新笔下文学

第17章 释兵权(上)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杜太后驾崩于滋德殿,赵匡胤悲痛欲绝,接连四天都不能听政。

第五天,群臣奏请赵匡胤节哀,保重龙体,更要适当地处理部分紧急政务。

赵匡胤不得已勉强到内殿视事!但以杜太后的灵柩尚未安葬为由,不到大殿接受群臣朝拜。

赵匡胤头脑里一直盘旋着母亲杜太后临终前的遗嘱,加上悲痛过度,政事繁杂,一时难以抉择。

六月二十八日,赵匡胤将穿了一个月的丧服刚刚脱下,秘密召来赵普,征求他对杜太后“金匮之盟”的意见。

赵普身受封建传统思想束缚,内心对“兄终弟及”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

这也是当时他在杜太后的病榻前想插话的原因。

但他和赵光义的私人关系也异常密切,劝阻赵匡胤不让赵光义接班的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因此,对于赵匡胤的垂询,赵普只想含糊地回答,但话到口边,又变成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在一时?”

赵普话一说出口,心里霎时间转了千万个念头,后悔万分的念头首先直冲脑门,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急切之间慌忙又跪下补充说:“此乃陛下家事,唯陛下圣断!”

赵匡胤心如明镜,安慰说:“帝王家事也是国事,你不必担心,话出你口,入朕耳,外人不得知!”

赵普大汗淋漓,叩头谢恩而退。

赵匡胤看着赵普因惶恐不安而步履蹒跚的背影,内心里做了最后的决断!

公元961年七月十一日,赵光义以同平章事(宰相)身份被赵匡胤任命为开封府尹。

此时离杜太后离世仅仅四十天,杜太后的灵柩尚未入土,如果杜太后有知,宽慰的泪水将浸湿棺椁!

因为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实际上是变相地确认了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按五代时期惯例,凡是皇位继承人都要先任开封府尹,再加封亲王!后周柴荣是这样,柴宗训也是这样。

后汉刘承佑哥哥刘承训本来也是这样,可惜早于刘知远一个月去世,让弟弟刘承佑一步登天捡了便宜。

作为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封王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从感情来说,赵匡胤对帝位传弟不传子可能有些难以接受,然而,赵匡胤毕竟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智慧、政治理智告诉他,杜太后的良苦用心绝非杞人忧天。

宋王朝是否和五代梁、唐、晋、汉、周一样成为短命王朝,第二代接班人至关重要!

而赵光义确实一位不错的皇位人选,先不说他出生时当夜,产房内红光升腾如火焰,邻居街头巷尾都异香扑鼻,久久不散。

天生异象,必然贵不可言!古人虔诚地信奉这份异象,天命所归,天命不可违!赵匡胤作为帝王也相信。

当然,这些异象也有可能是后代的演义,甚至可能是赵光义做了帝王以后对史官的授意有意神化自己!

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赵光义的平时的性格特点、举止风度、身材相貌是在赵匡胤眼皮底下显露无疑的。

赵光义聪明睿智,性情好学,举止倜傥,隆准龙颜,龙行虎步,这些都得到了赵匡胤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深深认可。

因此赵匡胤这个任命的目的很明确,既是贯彻母后的遗嘱,尽一份孝心,更是向天下宣示:宋王朝的未来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危险局面,亲弟弟继位,宋王朝始终是赵家天下!

赵匡胤此举同时遏制了一些潜在的威胁,对有些觊觎皇位的人可能进行的阴谋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打击作用。

不过,对于一位高超的政治家看来,这个措施对于抑制他人的非分想法仅仅是消极的手段。

赵匡胤清楚的认识到,五代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拒做丫鬟:城主别暧昧 西晋二当家 汉袍 乱宋 我是皇长孙 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