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5章 正宗黑火药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硝石作为黑火药的主要成分,需求量惊人。因此,要大规模生产黑火药,必须先把硝石产量提上来。

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方法获取,就算把全大宋的厕所搜刮干净,那点可怜的产量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满足装备火器化军队的需求。

世界上最大的硝矿位于南美洲的智利,还有新疆吐鲁番硝矿的储备也非常丰富,但这两个地方都过于遥远,开采难度大,运输成本高。

赵构想到了巴蜀的一个地方,江油县——火药之乡。

在江油层层叠叠的山脉之中,由于长年累月的地下水与地表水冲击,山体之中的岩石受到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交错纵横的溶洞、溶沟分布在山脉之间,经过数以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洞穴中富含硝酸盐。

把火药生产基地建立在江油,一来可以就地取材,节约人力物力;二来此地位于西南大后方远离战火;既能保证产量,还可以不受敌人骚扰和窥探简直就是最佳火器生产工厂。

有了江油一地,硝石产量已经足够应对大规模战争。但赵构来自现代,有严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穷则自古以来,达则炮火覆盖。

于是又搬出了“硝田制硝法”,让硝田在大宋遍地开花。

所谓硝田制硝法其实很简单:人畜会通过尿液将体内多余的硝酸钾排泄掉,尿液中富含大量的氨,而硝化细菌通过分解氨来获得能量。尿液在硝化细菌的分解下,就会生成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再跟钾离子结合就形成了硝酸钾,也就是硝。

具体操作方法也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只需要在土地下挖掘出坑洞,再往洞中埋入秸秆、落叶等易获取的有机物;之后往挖好的地窖和坑洞中放入石灰和水来提高温度,创造一个适合硝化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然后,往田地里浇灌人畜的尿液,大概10个月后,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坑洞里就会产生硝酸盐。

把坑洞中的硝土与草木灰按照3:1的比例混合搅拌,浸水冲泡,再熬煮蒸干或者晒干即可获得大量的硝酸钾结晶。经过多次重结晶提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硝酸钾的纯度。

宋代的冶铁技术相当发达,多采用硫铁矿,硫磺作为副产物,虽然产量不少,但出磺率太低。这对赵构这样严谨的理工男来说,简直不能忍!

于是,赵构引入了专业的“大炉炼磺法”。

用青砖砌出一个长方形大土炉,内含炉筒、冷却室、烟管道、烟筒和出烟口。

在炉筒内填入40%的硫铁矿,10%的煤炭,40%的渣矿和10%的碎矿。

煤炭铺在底层用来提供热量。

渣矿也就是含硫量比较低的矿石覆盖在第二层,用来隔开煤炭与硫铁矿。因为炼硫磺不是用火来烧,而是用热力蒸发使矿石逐层蒸解。如果没有渣矿隔绝,煤炭直接燃烧硫铁矿会导致出磺率大大降低。

硫铁矿覆盖在渣矿表面,碎矿则用来填在空隙处压住边火。

这种方法每次可以投入五万斤矿石,出磺率20%以上,并且节约劳力,皮实耐用,还不受天气影响,随时可以投产。

在出烟口冷凝就可以收集硫磺,剩下的矿灰还可以用来炼铁。

木炭的制造就简单多了,“窑烧法”技术早就成熟地应用,在煤炭之前,木炭一直是人们取暖的燃料,满大街都是卖炭翁。

“窑烧法”也就是用泥土和砖块堆砌一个窑洞,里面装满木材,在窑门口点燃,使木材在窑内充分炭化,挥发物逸出后的剩余物便是木炭。

军器监的工匠大多被金人掳走了,赵构一时间竟有些无人可用,找了一批道士来培训,一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港片:每周除三害,港综我无敌 四合院:系统到底融合了几个世界 我靠装神弄鬼,将大明推上巅峰 亮剑之保家卫国 我在亮剑管后勤 大宋:我祖父是亡国之君 红楼:帝国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