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章 乔广善宽厚待下人 (第3/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沾一些钱财上的光。

乔广善知道二女婿的秉性,故而商议差事之余,临走也总送他几两银子,或者送些滋补品,叮嘱他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这一天,李老四忙里偷闲,又带着老婆孩子来岳父家里打秋风。乔广善便在前厅置酒,还让人去请私塾先生尚璞过来陪客。

那李老四从镇子上带来了一包酱肚子,乔广善叫人拿到厨下切了,先送一份给后院老太太房里送去,其余又分两份,在前厅、后堂分置两席,让女眷们在后堂用饭,他和男宾则在前厅饮酒。

待肴馔齐备,乔广善在主位坐了,李老四坐了客位,尚先生侧位相陪。因管家老田去东乡园子收租子去了,无人沏茶斟酒,恰好乔向廷放牧回来,在门外告假,乔广善就留他吃饭。乔向廷从没上过这样的台面,一时惶惶无对,不知如何是好。

李老四和尚璞见了他,也满心喜欢,都点头示意他留下。乔向廷见状,忙躬身应了几个“是”字。东家就让他在一个小杌子上坐了,就着一张小茶几吃饭。

主桌上满满当当摆着肴馔,却把那份酱猪肚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以示对姑爷的尊重。乔广善又命人拿碗各样盛了一点,放在乔向廷旁边的小茶几上,然后三人推杯换盏,痛饮起来。乔向廷不住地起身来主桌斟酒,很是“赶眼神儿”。

言谈间,李老四极力称赞尚先生的学识,说“长毛”走,果然就败了。乔广善得意地说:“不瞒贤婿说,我老汉祖上也曾是读书人,拔过贡的。只是后来子孙懈怠,没有举业的心劲了,然而仍不失为耕读之家。今儿老朽为小儿选先生,还是有些眼光的,这十里八乡,没真学问的,也难进老汉的家门。既进了门,我必以礼相待。”又对尚璞说道:“先生自来我家,我也不曾亏待过你吧?虽不能天天待若上宾,可每顿小菜饭,总还是带些荤腥的。”

尚璞忙说道:“东翁待我宽厚,我无以为报,只有尽我所学,对小少爷倾囊相授罢了。”

李老四说:“这是正理。想我岳父家,几辈人辛辛苦苦挣下这份家业,也不容易。虽然衣食丰足,但总难与城里的老爷相比。那些官老爷们,出门都坐大官轿,一个个顶戴花翎,耀人眼目。哈哈,那才叫做出人头地呢!先生既然肯这样实心实意教俺内弟,他将来中个翰林,光宗耀祖,是迟早的事!”

不料尚璞却有心无意地说一句:“倒也不见得中翰林,如今读读新学,也还蛮不错的!”

乔广善诧异道:“先生却怎地说这样的话?小老儿把犬子交到你手里,你就该带着他好好读圣贤书,将来即便不中翰林,也要让他懂些仕途经济,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才是。就好比咱生而为人:天地君亲师,一霎也不能忘怀,都要时刻顶在头上的。那些个什么新学,都是洋人们装神弄鬼的玩意儿,能中用么?”

尚璞见东家质疑自己,忙拱手说:“东翁说的是!圣人之道,固不可废,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是君子立身之本,亦是万世不易的美德,——在下须臾也不敢忘怀,故欲效古今贤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惜乎往圣绝学,皆重于道德修为,而匮乏变通之术。眼见今日内忧外患,世事维艰,小生难免有司马牛之叹:今洋人架着火器,凌驾于国人头上,朝廷犹凭八股取士,以致天下士子,穿文凿句,循规蹈矩,下笔千言,而百无一用。我引颈顾盼,旁学杂收,洞悉当今世界之所长,慨叹时下国人之所短。我断言:后辈欲自强,须于继承圣道贤德之余,讲新学,开民智,不然何以日新,恃何自立?吾辈当……”

还没等他说完,一旁的乔向廷却“嗤”地一下笑出来声。三人扭转了头看他,乔向廷自知失态,不禁涨红了脸,赶紧起身,佯装斟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女厨妃:带着空间养萌娃 七页禾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帝王之名 谍海潮生 三国:白馍榨菜,我竟黄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