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乔载德如愿以偿地去参加文会了,果然那个张大友待他十分热情,因他老早就听说乔载德的文章已到了火候,学道衙门主持的科考每年都评判他为优等,故而张大友寸步不离跟着他,一门心思讨教做文章的学问。
乔载德平时很少出门,从来没有同道中人对自己这么敬重,因而也对他十分客气,加之他又是个实诚人,在切磋文章时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俩很快就成了知己好友。
这个张大友专门邀请乔载德去家里拜见了他父亲,原来他在家排行老大,后面几个兄弟姊妹都是继母生的,他小时候看尽了继母的白眼,——正所谓“后娘的拳头、夏天的日头”。直到他长大进了学,继母才稍微有了点好脸色。
然而她在钱财上却仍看的紧,早早与他分家另过了。
如今他也只守着几亩薄地养活妻子和一双儿女。
偶尔爹爹偷偷接济他几个,被继母知道了必要闹得鸡飞狗跳才罢。
乔载德知道了张大友家里的事,心里很同情他,也断不了接济他几个,张大友好生感激。
不久文会就散了,张大友非得要跟着他来家拜见高堂,进一步探讨学问。乔载德只好答应了,带他见了父母,两人一起在乔家撰写应时文章。
乔向廷见张大友面带忠厚,对他也不见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他。
这时他心里越发很佩服二儿媳的远见了,觉得有了张大友伴考,儿子中举那是迟早的事——最好能像中秀才时那样一个榜首一个榜尾。
而让乔向廷更加庆幸的事还在后头呢!
有一天,张大友告诉他父子,他有个表姨夫,姓秦,十年前捐了个中书,如今在礼部供职,他在京城为官多年,肯定认识好些文章大家,甚而可能认识翰林院的人,要是能得到翰林的指点,那么文章精进自不在话下,那么秋闱就能荣登桂榜了。
乔向廷大喜过望,就让载德和张大友拿着自己最得意的文章去托那个表舅引荐翰林投刺。
张大友也只是那么一说,没想到乔家却当真了,一时十分为难,说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家与这个姨夫走动的就少了,近些年来更是断了来往的;再者,即便要去,自家囊中羞涩,连点盘缠也拿不出来,如何去得?
乔向廷望子成龙心切,便说道:“你这孩子太心实,既凡叫你去,岂有让你出钱的理儿?所有的盘费你自不必操心。”
张大友大喜,忙说:“既然老伯这么恳切,那我俩就去试试好了。只是多年不上门,他那住址不知还可靠否?唉,这么些年不来往了,却在秋闱前去找他,颇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还不知人家会不会理咱呢?”
章子晗在旁说:“理不理咱,去试试就是了,不试怎么知道?即便不让进门,那就当你俩去天子脚下走一遭,以后进京做官时也就熟门熟路了。”
说得大家都笑了。
临行前,章子晗悄悄告诉大哥和大友,要他俩晚两天再走,然后她独自跑回娘家,把她父母原想资助亲家翁入股的那二百两银子拿了来,又悄悄让老田从柜上凑了六十两,换了几张银票,当着张大友的面让大哥揣上,以便去京里作为贽见之礼。
乔载德在这些事上不太在行,再三推三拖四地不肯拿,章子晗说:“进京一趟,求人办事,这是事关自家前程的大事,哪能俩肩膀扛着个头去?再说,两手空空,亲戚面上也不好看。”
他这才答应了。章子晗还嘱咐说:“这个六十两的给咱表姨夫,那个二百两的给翰林,十两是盘缠。见面多说好话,叫人家实心实意地帮咱指点指点。”
乔载德就像个孩子一样一一答应着。
然后魏铁担去雇了车马来,临上车,章子晗又跑出来叮嘱道:“大哥,依我的主意,莫不如先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