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9章 了空禅师诵经讲法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就可道断的。今我试着粗解大意,或对你明心见性有所裨益。”

乔老头虽听不懂,但连连点头。

了空便道:

“这经文告诉世人‘空’的道理,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缘在,它便在,因缘灭,它也就随着灭了。故而万事万物,其本身是没有自性的,这便是所说的色即是空也——人们常说世事无常,也是这么个道理,红尘中没有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东西,世事轮回,唯变不变。因此,唯有隔断尘缘,脱离色相,归本溯源,找到自己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才能知道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而能自主自控,恒持正念正见,而不为外境所扰,最终修成金身正果,达到真空妙有的涅盘境界。在那种境界之中,一切都是永恒的,恰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谈何容易?因这红尘之中,有恒河沙数众生万相,机缘盘根错节,业障层层叠叠。这世间万相,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佛家说都是从意念中来的,一念动,则万相生,故曰相由心生。而人的念头是不间断的,念念相生,才有了这恒河沙数大千世界。其间的万千机缘,又催生了诸般业障,业又成因,因又生果,因果循环,无休无止,这就叫做转世轮回。”

说到这里,他看看乔老头,问道:“此时你还记挂着子孙之间的因缘纠葛、苛责相向吗?”

乔老头摇摇头说:“想通了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也就任他们随缘度化去吧,我已说过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从此了无牵挂了。”

了空微笑道:“嗯嗯,若明白了因缘这个道理,修行便从根儿上入手,重在‘因’上下功夫,而不是单求其‘果’。既然万物唯心所造,那么造业的总根源还在于内心,故修行宜内求而不外顾,常常观照自心,修心养性,进而明心见性。然而如何降服其心?贫僧的心法便是,要时刻着意于当下一念,只要起心动念即是正觉,那就能远离颠倒梦想,摆脱这盘根错节的宿因孽缘。”

乔老爷子点点头,了空接着说: “这只是第一步,参透空相,消除执念,生清净心。然而仅此一步还远远不够,尚不足以弥补累世所造的业障。业报终须业来还,故须修行第二步,——行善积德,以赎前愆。”

见乔老头又点头,了空接着说道:“世人修行,无非天天打坐,参禅入定,虽能暂得身心清静,然而也仅止于今世少造业障罢了,即便把蒲团坐穿,焉能尽消累世所造的恶业?唯有多行善事,将功补过,善恶相抵,渐渐善大于恶,直至有善无恶,功德圆满,临终才能通过有司神职的考校,得以飞升,跳出世道轮回,身居紫府,位列仙班,或者往生极乐,端坐莲台。故我们出家人常说:欲知前生事,今生所受是,欲知来生事,今生所作是!

《增一阿含经》中载:尊者阿难曾说一偈,佛谓诸法皆由此生,其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此言不虚,由此可知,修行之要,一言以蔽之,惟‘善’、‘净’二字而已,只要做到这两点,即便成不了罗汉,至少也可做个自了汉。

众善之中,何为至善?常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由此可知,不杀生为至善!孝道亦归属此类,——双亲年老无助,孝而使其老有所养,亦活命之德也,若亲且不养,如何复望其能利他人乎?故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诸恶之中,何为至恶?常言道:‘诸恶淫为首。’奸淫良家妇女,夺贞洁烈女之志,秽乱他人宗族血脉,灭绝天道人伦,罪莫大焉!

故修行之要,在于为善去恶。而若要为善去恶,又须克己复礼、清心寡欲,这又回到自净其意、清净污染的起点了。

若能再进一步,知晓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的道理,自度之余,亦能度他,发愿普度众生,则可谓世世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女厨妃:带着空间养萌娃 七页禾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帝王之名 谍海潮生 三国:白馍榨菜,我竟黄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