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7章 贤良者愤世嫉俗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少女的事。再者,没准故人相见,会有赏钱呢!然而县驿馆本是官老爷们来往栖息之处,岂能容他乱闯,所以他俩在门外挨了几棍。

钱易听了他们这一番遭逢,连连叹息,本欲整饬一二,奈何自己只是个军官,于地方上的事原也不便插手太多。李老四见状,也只得作罢。

乔向廷向李老四说了他和老魏半路被官府锁拿,幸被钱易所救的事。李老四说:“怨不得到处寻不到你俩,却原来无缘无故被官府抓走了,上哪说理去?”

钱易道:“如今这世道,兵荒马乱的,愈加不讲法度了。唉,漫说你我,就连曾大帅,面对这纷乱的吏治,也只能屈就。——我听人说,他老人家为了能从户部拿到军饷,多次答应户部主事们抽头,最后拿到手的不足五成。即便如此,他老人家还说不管上面抽多少,求人办事该送还得送,好歹下面还能得一点,总比没有强。从这些事上可知,如今是无官不贪……”

李老四道:“是呀是呀,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官就有钱,有钱就有官。别的不说,就如咱这县尊大人……”

他用手指了指外面,压低声音说:“这位县太爷,也是捐官捐来的呢。我听平时相识的差役说,县太爷也精打细算呢——他得算计买官花了多少钱,每日须刮多少地皮,几年才能回本儿。”

依莲不随便插言,此时却忍不住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像这样的官,能为咱百姓做主吗?怪道他要诬良为盗呢。官家难道就不知道这个理儿吗?”

大家也跟着叹气。

钱易道:“嫂子问的好,官儿原是不能买卖的,可是时局艰危,国库空虚,既要平乱,又要御侮,哪有银子充饷?只好大开捐纳的科目,拿顶戴换银子。”

乔向廷说:“官家这真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钻头不顾腚了。”

钱易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想当年曾大帅奉旨在家乡办团练,朝廷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曾大帅只好自筹饷银,其中一项就是报请吏部,要了数千张‘部照’来——‘部照’就是做官的凭证,一个不入流的从九品官,也卖到几百两银子。买的虽然大多是虚衔,然而有钱人因一直富而不贵,所以也很看重这虚名,头上的顶戴,足以光宗耀祖了!再者,过后还可花钱补授实缺呢!”

大家听了,这才知道官儿也是可以买卖的,都唏嘘不已。

钱易见大家都长吁短叹的,便满脸正气地说:“平心而论,官者,百姓之父母、朝廷之柱石也,要想当官,还得靠真本事博取功名才对。要么去考,要么投笔从戎,拿军功来换!像咱老百姓,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幸好自隋朝以来就开科取士,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故而天下士子,皓首穷经,也要立功名、慰平生。咱们这些正直敦厚之家,就应教诲子弟,靠自己的本事谋条出路,为国尽忠,为民效力!”

他这些话,把乔向廷说得心神激荡起来,他一下想起了儿子乔载德,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叫他去考科举、博功名,到时做一个为百姓做主的好官、清官!

他这样心潮澎湃,不防老田似乎发觉了他的心绪不宁,就说:“向廷小员外如今家境殷实,子弟中也可以有人出去做官。咱也不必皓首穷经的,蓄足银两,捐他一个一官半职也就是了。”

乔向廷的脸腾地一下红了,他觉得老田那是看不起自家孩子呢,此时他是最鄙视捐官的。但当着外人的面,乔向廷也不好直说鄙视捐纳的话,只得没话找话地说:“唔,前些年去咱那里巡视团练的县太爷,那时我听说他是科举出身,也不知如今他到哪里去了?”

李老四说:“我听下乡的衙役说,他因处置洋人的事不力,被告到了抚台那里,因那事丢了顶戴。”

乔广善叹道:“唉,洋人,又是洋人。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女厨妃:带着空间养萌娃 七页禾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帝王之名 谍海潮生 三国:白馍榨菜,我竟黄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