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战国七雄之秦国篇——范睢 (第10/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白起是战国时期无与伦比的久经沙场的名将;一向能征惯战、智勇双全。论帅才,赵括远不能与白起相比;论兵力,赵军绝难与秦兵抗衡。范雎之所以秘行其事,目的就是使敌主松懈其志,以期出奇制胜。两军交战,白起佯败,赵括大喜过望,率兵穷追不舍,结果被秦军左右包抄,断了粮草,团团围困于长平。秦昭王闻报,亲自来到长平附近;尽发农家壮丁,分路掠夺赵人粮草;遏绝救兵。赵军陷于重围达46天,粮尽援绝,士兵自相杀戮以取食,惨不忍睹。赵括迫不得已,把全军分为四队,轮番突围,均被秦军乱箭击退,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赵兵40余万,除年老年幼者240人放还外,其余全部坑杀。

这次战役,秦军先后消灭赵军45万,大大挫伤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使其从此一蹶不振。战后,秦军乘胜进围赵都邯郸。虽曾有赵国名士毛遂自荐,赴楚征援,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只能是争一时之生存,无法挽回赵国败亡的厄运。

长平之战,在秦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与关东六国的战争,如果说秦惠文王时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话,至此则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虽有庞缓组织的最后一次赵、魏、韩、楚、燕五国合纵抗秦,但也仅仅是困兽犹斗而已。

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地名);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省中部地区);白起亲率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但秦国虽在长平之战歼灭了赵国四十五万人,但自身也元气大耗。长平之战持续打了三年,旷日持久。且秦国的供给线是赵国的三倍以上,输送粮食过程中造成的消耗远高于赵国。秦国投入的兵力远远多于赵国,单纯的军队消耗也远远大于赵国。而长平之战前,秦国累年征战,耗损严重,并且四面树敌。再加上赵韩两国合谋,派使者赴秦,游说应侯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

秦昭襄王与范雎审时度势商议后,接受了赵、韩割地求和的请求,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

当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赂齐国,联齐抗秦。赵孝成王用其谋,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连络合纵之机,与魏订立盟约。同时将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并对韩、燕亦极力交好。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准备。

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大怒,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于是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秦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