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50章 打谷机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头的,很笨重,六七十公斤的大家伙,从家里把它抬到田里,需要4个大男人一起抬着走,那时候田里还没有机耕路,都是走田埂小道,难走程度可想而知。也难怪要淘汰,现在脱谷粒都可以直接回家脱,不用在稻田里等着脱谷粒。这种打谷机的动力是脚踏板,可供一个人脚踏脱粒,也可以供两个人同时使用,但都非常吃力。特别是在夏季“双抢”的二十来天里,因打谷机在水田中使用,除每天弄得一身泥水、洗几次澡之外,更要命的是,有时拖动深陷在泥浆中的打谷机前行,即使用出吃奶的劲也不管用,后来找到窍门了才能拖动。从早到晚,披星戴月,日复一日,二十多天下来,浑身的筋骨如同散了架似的,连动都懒得动一下,打谷机才会被戏称会夺命机。

在农村,许多人谈及“双抢”都会色变,近一个月的高强度体力和耐力的消耗,任你是七尺男儿也得脱一层皮。

到2000年以后,农家水稻收割有了电动打谷机。这种打谷机是在人力打谷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利用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工作效率大增,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脚踏式打谷机比较笨重,对农民来说比较吃力。而且那个打谷机没有振动筛,每次打到桶斗里的稻谷都掺杂着很多断杆杂草之类的杂物,每次用手筛稻谷里的杂物出来,手都被扎得伤痕累累,又痛又痒。回到家把稻谷晒在晒谷场上的时候,还要一遍遍地把筛不干净的杂物扬扫出来,稻谷干得慢,活也多,太累了,脱谷粒是最累人的一步,插秧,割谷,扬谷和晒谷都相对轻巧一点。

还好,最近这几年,收割机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掉到田里的稻穗越来越少了,农忙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请收割机来收割谷了。请了收割机,我就只需要在路边拿着蛇皮袋等着收割机把稻谷吐出来打包好就行了,现在的收割机,还可以直接把稻谷风干净,我伙计直接把稻谷拉回家晒一天就可以收仓了。

属于打谷机的农忙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那段与打谷机一起“农忙”的往事却一直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想想以前那份苦,就知道中国古代种田的老百姓有多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一句玩笑话,真的是很辛苦的劳作,最后才有一颗颗的米粒的。

曾经忙碌的田野,而今也多了一份宁静,由于很多地方只种单季稻,还有很多疯长着的花花草草。加上抛秧技术和除草剂的推广,收割机开进了农田,这些现代化的种田技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十天半个月的传统收割工作量。

人工打谷的壮阔场面已渐渐在农村消失,回不去的收割,已成为一种乡愁,这种老祖宗手上就有的传统收割方式,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但毕竟太费力气,终究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淘汰落后的产能是必然之路。

其实,这种传统的收割方式,在南方的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只是这些年,我们不断向城市拥挤,向城市靠近,尘世的喧嚣,让我们渐渐忘记家乡的样子,忙忙碌碌,钢筋混泥土的丛林里,让我们渐渐迷失了以前的辛劳,有点不思进取,都只知道轻松,不再愿意选择做勤劳的小蜜蜂。

忘记过去就是背叛,不知道是哪个名人说的话,我们回忆过去,缅怀小时候的事,不是希望回到过去的原始生活,只是希望记住过去的那份真情,那份付出辛苦劳作收获果实的期待。

历史的脚步永远会前进,我们不是要开倒车,淘汰落后产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记住过去的那种辛苦劳作的精神,这个还是可以继承的,中国人自古就是勤劳的民族,用自己的双手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走歪门邪道的追求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靠玛丽苏爆红娱乐圈 从以家人之名开始:小妹李尖尖 遍地尤物 巅峰小草医 我在异界肝经验 我给地球修bug 夏日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