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1章 青桐诚心荐良匠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话说乔向廷掉进沟里,连衣服也扯破了,上来后坐在田埂上发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这难不成是天意,告诫我不要开织坊,不然衣服咋会撕破呢?”

青桐推他一把,说道:“哥啊,你咋变得这么疑神疑鬼的了?不就是摔了一跤吗,和开织坊有什么关系?”

乔向廷也笑了,他坦白地说:“自从老父走了之后,我总是相信鬼神。”

他俩来到织布坊里一看,灰尘积了一指多厚,有的器具上甚而结了蛛网。

乔向廷心疼地说:“这么多家什,白白闲着,可惜了!”

青桐说:“家什不少,只是太陈旧了。哥,你开织坊,那可是在和城里的织布厂争买卖呢。我出诊行医,走过许多城镇,也去过几个大纺织厂给老板瞧病。我看了才晓得,如今许多纺织厂都改用西洋机器,早已不靠手工了。而你这些器具,大多是老物件儿,偶尔织点家用土布倒还行,却难与大纺织厂里的机器比;再说,还有很多从海外运进来的洋布呢。你要开织布厂,若想红红火火的,和洋人争买卖,只怕不那么容易。”

乔向廷点点头,说自己早有耳闻。

两人回到家里,依莲见当家的衣裳撕破了,吃了一惊,忙问咋了。青桐告诉了一遍,依莲不放心,又仔细查看他身上有没有伤口,见确没摔伤,这才宽心。

晚饭时,乔向廷吃得很少,只喝闷酒。

青桐知道姐夫是揪心织坊的事,劝道:“哥不必为织坊的事过于劳神,虽则今非昔比,世事艰难,但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你铁了心要开织坊,咱也有开工的法子。”

乔向廷两眼盯着他,盼他这时能变成诸葛亮、刘伯温,为自己指点迷津。

青桐接着说:“先是本金,你家到底有多少本钱?”

依莲说:“不瞒兄弟说,俺一家省吃俭用的,这些年倒也攒下一些银两,都埋在影壁墙后头了。”

青桐心里高兴,说:“好好,有这样的家私,开作坊有底了。我临来时,咱爹娘还担心你俩手头紧,让我带来了一百两银子,那就添作本钱好了。”

说完,起身去包裹里取出两张银票来,递给姐夫。

乔向廷看时,原来是福顺钱庄里的银票,那可是大票号,信用足!乔向廷拿着银票,暗自感慨——自从与陈家攀亲,家里的积蓄大半是岳父家馈赠的;今儿又带了一百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足够小康之家一年的花费了。他鼻翼忽闪了几下,眼泪就要夺眶而出,忙低头喝酒,让泪水落到了黑瓷碗里。

青桐问姐姐:“你家窖藏的银子,要都挖出来,大概有多少啊?”

依莲也弄不清准数,看看乔向廷。

乔向廷说:“总共藏了三次,每次五两重的银锭子两三个,最多的一次埋了四个。开油坊时也没动着这些银子,修修补补就开起来了。”

青桐两手一摊,说道:“嗨,我以为得成百上千银子呢,原来只有区区几十两。想要开织坊,这哪能够?”

他又里里外外打量了一下这厅堂和院落,说:“外头看着姐姐家挺阔绰的,怎么就没攒下多少底栅?这些年是田里不收啊?还是六畜不旺啊?”

乔向廷道:“因我家的田多是从乡亲手里买的,他们卖给我又租回去种。嗨,都乡里乡亲的,定的租子也不能太高喽。再加上田税一年比一年多,都着落在我身上,这么着所剩就不多了。除了田里的收成,圈里的牲口下了崽儿,有时也赶出去卖,但厘税也不轻,多少见两个钱罢了;后来大多让佃农们牵了去养着,为的是他们使着方便。我这么着也是为了大家都有口饭吃,就跟你说的开油坊的道理差不多。说实话,这些年能在乡下撑起门面,起屋建院、买田置地,多亏了你那边来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