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03章 动漫故事里的“七星瓢虫”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三线人”对没有随大部队搬迁的战友,称呼他们为散落的“七星瓢虫”。七星是吉祥的,给人带来安稳和希望。

三线建设如果有穿越,不亚于一场“动植物王国”的建设大片。六十年代初,“好人好马上三线”号角吹响,苍鹰、天鹅、雨燕、孔雀、北极熊、长颈鹿、骆驼……从祖国各地,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电闪雷鸣,齐聚沂蒙,共同建设锦绣崮乡,为前线运送军事武器。

三线人按照属地分“帮”,青岛来的称为青岛帮,济南来的济南帮,这两个“帮”,人数众多,排在前两位,其次才是烟台帮,威海帮,还有德州帮,临沂帮,最后就是安家父母的崮乡帮(也称当地人)。

所谓的“帮”,不是拉帮结派,而是气质文化属性,以及饮食习惯。六十年代进厂的军工一代,基本是济南找济南的,青岛找青岛的,一是过年回家方便,二是同一个城市来的,知根知底,最关键的就是,万一哪天返程,一起有个照应。

当然,也有“串帮”之说,比如崮乡帮的退伍帅小伙,娶了泰安帮戴眼镜有文化的姑娘;比如崮乡帮的漂亮姑娘,嫁给了青岛帮洋气的小伙,崮乡帮的大家闺秀,嫁给济南帮朴实无华的工人老大哥。还别说,“串帮”结婚的叔叔阿姨后代们反而更聪明,崮乡帮唐叔叔家儿子,从小学习好,去泰安读的高中,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在电信行业工作。如今已经是军工二代里最优秀的领军人物。

“三线厂”小社会里的人情世故,也是一本小说。

“七星瓢虫”相对来说,属于认知超前,在危险或者困难来临之前,对境遇进行提前布局。

安家小学同学阿春,出生后一直在济南奶奶家长大,三年级以后回到三线厂父母身边,她的姥姥家就在沂蒙市。厂子搬迁之前,父母还是托关系,回到了济南。是比较早飞回去的七星一族。

另外一位男同学小朝,父母都是青岛来的,小朝初中跟安家都在沂水念的重点,高中随着父母回了青岛。

小学同学峰峰和青儿分别随着父母回了潍坊和青岛,民子则随父母回了威海。

小学一个班的同学,大部分在沂蒙,有三分之一,分散到了山东的不同城市,像蒲公英,又像七星瓢虫飞落在不同区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军工一代,往事不堪回首。军工二代,散落的种子深埋心中。军工三代,已对那段历史毫无印象。只有后来人评说。

七星群体,跟搬到沂蒙市的战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也像候鸟一样,飞回崮乡,飞回沂蒙那片土地。

苏姐姐随老公去了无锡,她的父母在沂蒙,过年过节回来看望父母。

阿桂姐姐虽然去了济南,公公婆婆随大部队搬迁到临沂,依然留守沂蒙。桂姐跟老公和儿子,一过年就回沂蒙。

三线子弟,知根知底,联姻,亲上加亲。

安家母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她看问题很奇怪,明明属于崮乡帮。要说其他帮是看不上她的,她反而很自信,看不上人家。这个世界,很神奇,那种自信的人,走到哪里,也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相反,安家父亲则低调谦和,对于不同帮派的战友,也许,他身上有大都市上海的气质,格局相对大,没有偏执,大家都喜欢他。

父亲家里条件不好,到了部队政审要求严格。娶母亲,对他来说是最佳选择。母亲有很多优点,虽然不是貌美如花,但是泼辣能干,家庭也算殷实。只是母亲的小偏执,有时会让他略有无奈。母亲最大的优点,不嫌贫爱富的人,她对父亲非常满意,对老伴的照顾,甚至比对自己都好。所以说,婚姻里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相比较而言,每一对夫妻的组合,两个人能够安安稳稳踏踏实实过日子,把儿女抚养大,往前看,相互取暖相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民:我有九十九种生活技能 邻家雪姨 神医奶爸在都市 盛妆山河 僵尸围城之无敌总裁 医界天骄 演员人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