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营垒周围,构筑壁垒工事,防止赵车突围。可见白起重视野战筑垒的思想,对长平之战的胜利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此前的野战筑垒都是在营地四周构筑,主要目的保护自身免受敌军奇袭。将筑垒工事作为进攻的辅助手段,用于防止被围敌军突围逃走,是白起的创造性发展。
此外,白起在作战的指导中,还使用了远程奔袭。如华阳之战,他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八日到达华阳。这对《孙子兵法》所说的“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来说,也是一个发展。他的军事思想是秦国兼并战争实践活动的产物,对后世兵学颇有影响。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其平生主要的军事活动见下表: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 伊阙之战 ,在伊阙大破韩、魏、东周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攻魏之役 ,夺取魏大、小城共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 垣城之战 ,与司马错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 光狼城之战 ,攻赵,斩首三万(一作两万),夺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 ,鄢郢之战 ,先夺取鄢、邓等五城,后一举攻破郢城与楚别都鄢城,重创楚军。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华阳之战 ,与魏冉等在韩国华阳一带败魏、赵联军,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斩联军首级十三万,溺毙赵卒两万。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至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 ,攻韩之役(陉城之战、野王之战) 第一次伐韩,先占陉等九城,斩首五万;第二次伐韩,攻占野王。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至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 ,秦赵上党之战、长平之战 ,诱赵军统帅赵括率重兵脱同离有利阵地,予以分割包围歼灭。此役斩首五万,坑杀降卒四十万。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嬴稷: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境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战国时期战死两百多万人,白起一人斩首近百万,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可惜,自古以来“武安君”历来没有啥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