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6章 朝鲜战事(一)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朝鲜,古称高丽,百济。

朱元璋鼎定天下之后,朝鲜派使臣向大明纳贡称臣,朱元璋在报备的国号中取朝鲜之称。

意为朝日鲜明之国,简称朝鲜。

此刻朝鲜一片愁云惨淡,正统十四年末,朝鲜世宗李祹薨,国内朝野动荡,文宗李珦按礼制承袭王位。

但李珦在王位上屁股都没坐热,瓦剌也先率兵来攻的消息,便给了他当头一棒。

也先趁着朝鲜国内政局动荡,一举夺下北方三道,等朝鲜反应过来时,瓦剌已经站稳了脚跟。

北方三道的丁口财富尽数被劫掠,但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阻断了通往大明的道路!

朝鲜自古以来便是依附中原王朝赖以生存,如今大敌压境,第一时间就想求援。

但朝鲜通往大明只有两条路,一是陆路,过山海关直达大明京师。二是海陆,黄海不算宽阔,帆船也能通航。

问题是这些年闹倭寇,,大明在山东专门成立了备倭兵,对北方港口并不开放,朝鲜也主要走陆路。

何况如今天寒地冻,海面冰封,古代的木制帆船根本没有破冰能力。

至于陆路求援更是难上加难,也先何等人物?怕是早已重兵把守各要道隘口,求援之路难上加难。

李珦已经不间断派出十余队信使,但无论是水路还是陆地都没传来消息。

想来不是被瓦剌俘获,便是葬身大海。

汉城的朝鲜王宫早已被冰雪覆盖,面前的火盆没有让李珦感受到一丝温暖。

瓦剌兵锋直指京畿,朝鲜已历四世,难道今要亡于自己之手?

“大君勿忧,瓦剌不过一群未开化的蛮子,兵不过两三万之数,我朝尚有十万大军,未尝不能一战!”

面对武将的豪言,李珦苦笑一声摆了摆手。

他何尝不知这是妄言,要是真有那本事能让瓦剌把北地三道都夺了去?

况且十万大军,多为奴隶兵,战斗力堪忧,兵仗破烂,如何敌的过瓦剌的精锐骑兵?

“领议政可有良策?”

朝鲜官职沿袭明制,领议政相当于明朝内阁首辅,行宰相之职。

武官李珦指望不上了,只能问计文官之首的领议政。

“大君,当今之计唯有固守待援,以求生机。”

前排的老者不紧不慢道,他已经辅政数十载,算得上四朝老臣。

如今形势虽然危急,但还远没有坏到国朝崩析的地步。

“如今瓦剌势大,但绝非不能抗衡。瓦剌连下北地三道,看似勇猛,实则为北地各部混居,诸多瓦剌族人世居北地,闻瓦剌大军至,喜不自胜,自愿带路,里应外合之下三道尽失。”

“而三道以南,皆为朝鲜故土,大君应速派一良将率军据守开城,拱卫京畿。如今天寒地冻,北地贫瘠,瓦剌定无棉衣粮草以供大军。且瓦剌多为骑兵,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只待明年开春,派一信使走海陆求援,大明王师一至,危局自解。”

老者侃侃而谈,对局势的认知很是清晰。

瓦剌远道而来,骑兵野战勇猛,定求速胜。

他们只要坚守不出,挫其锐气,保存力量,静静等候就行,只要坚持住就是胜利。

李珦闻言思虑一番,觉得十分有理,便有了决断。

立刻便派大将李郑秀领兵三万,支援开城,开城本为朝鲜都城,后迁都汉城,也就是后来的首尔。

开城按都城标准而建,城高墙厚,称得上朝鲜数一数二的坚城,距汉城不过八十公里,急行军两日便可抵达。

攻城战一般都是一比五的兵力才能取胜,如今瓦剌兵力最多两三万人,哪怕朝鲜兵战力再弱,依托城墙,一比一的战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天下长宁 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 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 穿成废柴皇子的我藏不住了 魔妃太难追 红楼风起 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