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那加过朱砂的墨,悬笔而待。
接着,刘贺看一份奏书,就递给樊克一份,然后再口述自己的意见,由樊克在内阁票拟上批红。
这些批红后的奏书送回内阁之后,由文房拟成诏令之后,会转回来给刘贺加盖玺印,就可发回各衙照办了。
内阁制刚刚实行,刘贺只能盯得紧一些,等顺畅之后,还有后手再来制衡他们。
内阁的票拟大部分都将处置的意见写得很清楚了,大部分批红就是简单得“准”和“驳”两个字。
只有遇到要批“改”字的票拟时,刘贺才会多写几句自己的意见。
“大匠作禹无忧上奏,于北城郭请地三百亩及钱三百万以扩工官,拟如数准其请,令大司农及右扶风协办。”
“准!增钱五十万地一百亩。”
“昌邑中郎将简寇上奏,请增昌邑郎至三千人如旧法成制,拟如数准其请,令昌邑相、大司农及武库协办。”
“准!”
“水衡都尉贡禹,请铸新五铢钱三亿,拟如数准其请,令大司农、工官及少府协办。”
“准!”
“太常苏武,请钱百万修先帝陵墓,拟如数准其请,令大司农协办。”
“准!增至二百万钱。”
“胶东王音等,请钱二百万整修诸王长安邸,拟准其请,令大司农协办。”
“驳!诸王不知减省,不知体恤百姓,致历代先君蒙羞!”
“上郡郡守张德,汉军过境时,郡内巨室进献颇多,请赐上郡百万家訾之户减地租三成,拟准其请,令大司农协办。”
“驳!百万家訾之户不愁吃穿,何用减租三成,郡守张德不如辞官回家卖葛薯!”
……
刘贺一刻不停地做着决定,樊克也一刻不停地在票拟上代天子批红,君臣二人配合倒是非常默契。
不到一个时辰,刘贺面前那案上的奏书,几乎全部转移到了樊克的案上。
樊克的案很小,那堆得像山一样高的奏书摇摇欲坠,却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刘贺看向了案上最后那份奏书——来自光禄勋龚遂,关于朝堂上那二十个佐贰官人选的。
他终于打开奏书,先看了看龚遂上奏的六十个候补官员的名录,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后,他又仔细地读了读内阁票拟上最终定下的名录。
只是看了一眼,愤怒至极的刘贺“啪”地一声重重地将奏书拍在了案上。
内阁!欺天啦!
那是朕的官职!他们分二十个,朕一个没有,还要感谢他们吗?!
刘贺原本还算平和目光骤然发生了变化,杀意和怒意在眼底闪现!
没想到,内阁如此“不开窍”!?
那二十个定出来的官员,几乎都是精读儒经的儒生。
不少人之前担任的是杂号大夫和博士官一类的“清流官”,没有任何理政经验,要适应许久才能当好诸衙的佐贰官。
除此之外,有些人身上那世家大族的味道太浓了一些。
就拿那个被定为御史中丞的杨忠来说,正是前任丞相杨敞的儿子;又如被定为廷尉丞的张敞,祖上两代都是两千石朝臣。
儒生被拔擢出来担任朝堂重臣,这是一件极其常见的事情,所以龚遂多选些儒生也毫无问题。
而刘贺对儒生也不是绝对的排斥。
那么问题就出在了内阁这一环上。
二十个官职,一共有六十个候选官员——与世家大族或者经学大派有牵连的儒生和循吏占七成,出身底层的官员占三成。
如果完全是出于公心,那么那二十人的最终名录里,也应该呈现七三分的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