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4节 (第4/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打算之中,否则这一幕也足够他觉得尴尬了。虽说童子试又叫县试,乃是科举的第一道考试,整个大魏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一直考到须发皆白,因考中者被成为童生,方有此名,并不是童子的专利,但赵瑾之还是无法接受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

“晋升之路无非那么几种。赵大哥既弃文从武,已经做了羽林中郎将,自然不会舍近求远,抛下现有的优势。何况……”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才道,“何况本朝立国之后,大臣出仕素有避嫌之说,不让一门同出两位高官。令叔既官居礼部尚书一职,在他致仕之前,无论是赵大哥还是赵尚书的几个儿子,想要晋升,恐怕都困难重重。”

走这条路,最多升到五品左右,便会被一直打压,大好光阴都消磨在了各种日常繁琐事务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脱身。就算赵定方主动告老让贤,给他们出头的机会,要从五品这个位置出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况且还要同自己的几位堂兄弟竞争,这绝不会是赵瑾之选择的路。

而文官和武将不属同一个系统,本朝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这就给了赵瑾之机会,从军功晋升,至少能够升到四品左右,才会遭遇瓶颈。四品与五品,虽然只相差两阶,实则却是天壤之别。而且又避免了跟堂兄弟内耗资源的处境。

赵瑾之会怎么选,根本不需要猜测。

何况这一阵子赵瑾之一直在四处奔波,想来也不会是为了别的事。

所以清薇能够料到,当然并不奇怪。如果她猜不到,那她也就不是那个连皇帝的面子也能驳斥的清薇了。

“清薇言之有理。”赵瑾之道,“如此说来,你也赞同我走现在这条路?”

清薇道,“大魏虽然极少有武将转文官,却也不是没有先例。大宁四年,二甲传胪齐芳便是出身军中,因上官爱其才华,特上奏高祖皇帝,请求允许军中杰出之士破格参加会试。文帝悯其才,允之。齐芳后来官至刑部侍郎,政绩斐然,此事遂成定制。”

说到这里,她的话锋却忽然一转,“不过赵大哥的情形,与齐芳又不同。齐芳参加科举时,不过是八品佐官,尚未入流,朝臣自然也不以武人待之。然而赵大哥虽只是六品,却官封羽林中郎将。再走这条路,便不合适了。”

她这样说,仿佛是反驳了赵瑾之的问题,并不赞同他走这条路,然而她说到这里,赵瑾之却不由会心一笑,“看来我的那点打算,都瞒不过清薇。”

如清薇所言,若是在其他任何一朝,武将想要转为文职,在低阶时尚有可能,但有了官阶入品之后,就变得十分困难了。然而本朝与之前任何一朝都不同,当年武帝为提高武人待遇,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建不世之功的理念,特意在三省六部之外,设置了南院。南院掌管军事,但其中官员却是文职。这是为了提高高级军官们的在朝中的地位,而此举也正为如今的赵瑾之提供了一条青云之路。

只要他有能力在这场战事之中取得斐然的成绩,在这个敏感时期,就很有可能会被皇帝破格提拔进入南院,从而获得文职!

因为,这是虞景登基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军事人才,也是他可以放心任用之人,他自然要尽心拉拢提拔,给足机会。这个机会只有一次,因为随着虞景坐稳皇位,对属于自己的人才就不会再那么渴求了。所以这“第一个”,才是赵瑾之真正要争夺的。

然而这条路,却没有那么好走,只有那些十分有野望,又不愿意等待,同时对自己的实力也非常自信的人,才会选这样的路。更何况晋升之路与旁人不同,便注定往后的仕途会充满种种质疑,如何服众也是需要考虑的。

当然,对现在的赵瑾之来说,那些都还太远了。现在他要发愁的是,“京城有神武、龙骧、金吾、羽林上四军,皆是精锐之师。西南土人在京城众人眼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綜漫]你未婚妻真棒 寡妇女[民国] 官家(福宁殿) 絕對一番 什么,盼来的妹妹可是福宝! 福院C線 穿书之浮梦三生[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