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29章 蜚悠城富察氏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朝以前的迁徙足迹,其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富察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即是其中一处重要的聚集地。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国的女真大姓,亦是金国的望族。在史籍《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家族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国时期,据《金史·国语》注释:“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氏。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氏(傅氏)的姓氏演变,从金国起即产生音移变化,但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氏(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今辽宁省的辽阳市灯塔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大连市金州、沈阳市东陵区,北京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河北省的保定市,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日本、韩国等地,均有富察氏以及分衍的汉化单姓富氏、傅氏、礼氏、石氏、谭氏、马氏、沙氏、付氏、庆氏、宁氏、李氏、佟氏、春氏等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为蒲察·撒骨出、富察·檀都、富察·旺吉努。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单一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靺鞨族黑水部富察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或以地名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的先世名叫富察·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

富察氏,亦称傅察氏、富尔察氏,满语为Fuca hala,其族众庞多,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清史中立传之人多达十数人。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的记载,富察氏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在金国时期即称蒲察氏,以部为氏。

蒲察部,在辽国时期属于北女真国四部中的蒲奴里部,或称蒲聂部,其中分为七个小部落,分别世居在安出浒水(今黑龙江阿什河流域)、斡泯水(额尔敏河流域,今吉林四平伊通)、姑里甸(今黑龙江牡丹江下游宁安东京城德林石)、阿跋斯水(今吉林敦化勒福成河流域)等地,最着名的族人就是金肃宗完颜·颇刺淑(公元1042~1094年)的靖宣皇后蒲察氏,以及金睿宗完颜·讹里朵(公元1096~1135年)的钦慈皇后蒲察氏。

辽、金时期的蒲察部在女真族诸多部落中属于势力强大的部族之一。金国时期,蒲察部为女真黑号之姓的第二姓,与金国皇室世代姻亲,属于望族,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有蒲察部第一猛将蒲察·撒骨出,以及蒲察·沙只、蒲察·胡补答、蒲察·胡鲁、蒲察·邈逊等官为勃堇之人(勃极烈,部酋、长官)。在金国时期,蒲察氏一族并没有随着完颜部南下,而是留居在辽东地区,因此在辽东拥有大片富饶领地,曾冠汉姓为李氏,并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着名的清高宗乾隆大帝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公元1712~1748年),就是满洲镶黄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而李荣保的女真姓名就是富察·荣保。

金国灭亡之后,蒲察氏族人退居富察(今黑龙江阿城),与满族马佳氏、费莫氏属于同一血缘。这在满清大学士、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马佳·图海(字麟洲,公元?~1681年待考)一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