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嘴贫惯了,一天没逗贫就浑身不舒坦。
又笑闹一阵,阿冬就问:“大哥啊,隋大哥干嘛去了,今天休沐,还不得空吗,他这阵子总是早出晚归的,北镇抚司是不是很忙啊?”
唐泛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情,被阿冬这么一说,他才发现最近隋州确实经常不见人影,不过北镇抚司与刑部不同,由于职责特殊,隋州他们经常负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任务,即便是关系亲近,唐泛也很有分寸地从不多问。
说曹操曹操到,阿冬还没念叨完,隋州的身影就出现在外头了。
“大哥,你可回来了!”阿冬起身,蹦蹦跳跳地去迎接。
唐泛见他没穿着锦衣卫官服,便奇道:“这是回去向两位高堂请安了?”
隋州的个人生活其实十分单调,除了出外差,不是去北镇抚司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偶尔回去看看家人,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动,所以唐泛才会有这么一问。
谁知隋州摇摇头:“河南那边出事了!”
【第五卷:洛水古棺案】
第59章
河南为殷商发源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至宋太祖赵匡胤选开封为都后,河南更是成为天下的中心,一时无二,北宋七帝八陵悉数葬于此处。
然而随着宋朝南迁,河南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金人入侵之后,又轮到蒙古铁骑踏平中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原百姓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战火。等到本朝太祖得天下,也已经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当年太祖皇帝途经战乱刚刚平定的巩县时,却发现原先威严肃穆的宋帝陵早已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几乎所有地面建筑悉数被毁,荒芜的田地上到处都是残破凌乱的石刻,早已辨认不清原来的面目,而其中北宋高宗,孝宗,徽钦二帝等陵寝更是在前元朝廷的默许下被大肆挖掘破坏,触目所及,遍地疮痍,惨不忍睹。
据说当时北宋几位皇帝甚至连骸骨都被挖出来烧掉,更有无数宝物被进献给元帝忽必烈,被用来装饰寺庙。
有感于此,太祖皇帝下令将那些已经被掘开盗洞的帝陵重新填上,加以修葺,禁止百姓樵采,又命当地官府安排民户进行看守,并酌情减免那些守陵百姓的赋税,这才遏制住了盗挖的风气。
然而这已经是大明开国时的旧事了,帝陵毕竟就摆在那里,总会有宵小之徒为了一夜暴富铤而走险,连不知道具体方位在何处的秦皇陵都有人去打主意,更何况是方位明确的宋帝陵。
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宋帝陵与前朝略有不同。
唐以前,许多帝陵不立碑,以深埋的方式,将陵寝安在地下,最典型的就是秦皇陵。
在汉代之后,墓葬逐渐流行“因山为陵,凿山为藏”,这种方式在唐代正式形成制度,唐代皇帝基本都是在山陵凿出自己的墓室,将陵墓藏于深山之中,一来显得有气魄,二来也可以尽量减少盗墓者的光临。当然人的办法是无穷尽的,后面一个作用基本是作废了。
到了北宋这里,出于当时堪舆风水上的考虑,帝陵没有像唐代帝陵那样凿进深山,而是选在了嵩山对面的丘陵上,北靠着洛水,再往前不远就是黄河。
加上宋朝南迁之前的七位皇帝的帝陵皆在这里,彼此相隔不远,对心怀歹意的人来说,盗起来还挺方便的呢。
所以即使附近有民户看守,但宋帝陵的盗墓事件依旧零星发生。
除了元代,历代得了天下的朝廷都比较注意保护前朝皇帝的陵寝,本朝也不例外。朝廷明令禁止盗陵之事,不过屡禁不止,以往也没有形成什么规模,是以当地官府发现之后把人抓起来也就是了,并没有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就在最近,就在北宋帝陵所在的巩县,发生了一桩十分古怪而且骇人听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