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番外五:大庆王朝(终)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西路军四万人马,从云贵集结,由云南攻安南西北的宣光,兴化两府;

北路军八万人马,从湖广,陕西,山西等地集结,由湖南攻广西东北桂林府;

东路军五万人马,从南直隶等地集结,由江西攻广东北南雄府;

琼州府驻守的南洋水师三万,兵分两路,攻晋藩经济政治中心广州府,封锁北部湾,南海,阻断安南与广西的海上交通。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势要一举拿下晋藩五府。

只不过,李溥兴也早有准备,两广和安南地区地势险峻,南岭和横断山脉的天然阻隔,珠江流域河网密集,沟通两广,使得两地的晋军能够协调行动,军需补给更是不缺。

安南,占城,广南等地虽然因为海路被封,地势阻隔,安南府的三万晋军主力成为了孤军,但庆军除了进攻安南,其他地方也鞭长莫及。

于是乎,就出现了晋军十一万大军借着地势,四路层层阻击,庆军二十万大军在半年之内,都毫无进展,还因为被偷袭,死伤了数千兵马的结果。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溥兴自从三十多年前被孙征淇坑惨了之后,便成长了不少,这些年跟着李定国征服了南面三府之地,军事素养更是今非昔比。

面对朝廷的二十万精锐大军,而自己麾下只有十一万兵马,还不得不兵分四处的情况,他选择了固守消耗。

安南府的三万大军,桂林府的三万大军,南雄府的两万大军,以及留守广州府,作为机动力量的三万大军,都绝不主动出击。

如此一来,双方除了攻城,守城,不时的小规模夜袭之外,看起来浩大无比的两军对垒,丝毫没有什么看头。

毕竟,三十多年来,两边都已经没了什么秘密,晋军和庆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军事学院,军官学堂,也都办得风风火火。筚趣阁

这种情况下,看的只能是双方对民力物力财力的有效调度了,或者就是,看谁会先犯错误了。

而庆军属于客军作战,虽然云贵,湖广,江西三地经过几十年的恢复,作为后勤基地已经足以供给大军的基本粮草,但大庆朝廷因为战争延期,消耗极大,在其他方面的开支受到了严重影响。短时间内,又没有丝毫进展,惹得朝野沸腾。

晋军在本土作战,红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有李定国,李溥兴为了战争储备的物资,都足以应对隆昌皇帝举全国之力的讨伐。

但十一万大军只保持一两万征战,其余的训练休整,和十一万大军全面备战,那可不是一回事。晋藩五府,只有不到一千万人口,供给十一万大军征战,财政压力,徭役压力都是巨大的。

当然,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两军的物资军需都十分丰富,也都是久战之兵,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庆军因为攻城和被偷袭的超额损伤,也未触及根本。

要知道,庆军所派之军队,基本上都是在云贵镇压过土司的,要不就是从北边秘密南来,分散各地训练,已经基本上适应了气候的精悍边军。

而晋军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吞并灭亡中南数国,开拓出了堪比两广的土地,与李定国定藩之后确立起来的军队优先的治国之策是分不开的。

其实,这些年,也不乏有文人称赞晋藩有“汉唐之风”,不仅仅是武人的地位,更是两广地区,以及安南地区实力强大的地方宗族力量,以及占城,高棉等新占土地的强大地方势力,这在庆国的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

再加上李定国和孙可望的明争暗斗,北面各种激进思想家,文人的避难,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至是英国人先后到来,欧洲的法律,各种思想的传播,晋藩在某种方面,其实是远胜于北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