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56章 内史令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杨恩看见虞世基提出了疑问,于是就解释道:“祖父,虞相公的问题的确存在,不过这并非大问题!

孙儿就这几个问题详细解释一下。其一,要到占用耕地,这是肯定的。

不过,只要选择好合适的地点,控制好水库的规模,是可以减少耕地占用的。

而且,水库可以养鱼,可以增加水稻种植,从而增加粮食亩产量。

前面讲过,如果水源充足之时,还可以利用水位差,建立纺纱和织布的作坊,以此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绰绰有余。

至于耗费民力,那是必须要的。就好像打仗要死人一样,不能因为要死人就不打仗吧?

修建水库也是为当地农民服务,只要能够确保农田都种上水稻,不缺水,孙儿想,农民们还是愿意出工的。

而且孙儿的计划,是准备修建几个大型的水库,其所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防洪抗旱功效,岂是牺牲一些民力和土地可以相提并论的?

诸位想必都知道,当初关中修建郑国渠,不过是疲秦之计而已!然而郑国渠修建好之后,对于关中农田的灌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秦国的强大,更是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一项工程或者一件事情办与不办,关键看他是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杨恩洋洋洒洒的了一大堆,有理有据,其他人不好再反驳。那虞世基于低头不语,很有些无趣。

杨广听罢杨恩的解释,大声道:“我看此事就不要争论了!下来后,哥奴同虞相公先在京兆府范围之内规划一下,水库是要修的,可以逐步开展!”

杨广岂是凡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修建水库的好处,就好比修建运河与长城一样,都是百年之计、千年之计!

完以后,杨广暗地里看着杨恩,心想,这个孙儿不简单,如此年轻,却似乎什么都懂,真是个才!

突然一个念头出现:不知道他有没有他父亲善于打仗的赋?嗯!不管有没有,得好好培养培养!

想到这里,他道:“我看,裴相公马上要到西域,还得给哥奴任命一位王师!虞相公,就让宇文述也兼任魏王师!”

“遵命!”虞世基回答。

他心里面吃惊不已,知道这样的任命不同寻常。

“另外,任命燕王杨倓、魏王杨恩一同为内史令(中书令),加开府仪同三司!”杨广继续安排道。

(注,内史令与纳言的编制,实际上都是二人,不过隋炀帝喜欢以副职侍郎为相,苏威是个例外)

“遵命!”虞世基道。

众人一听,略微有些惊讶!

没想到,今日,两位皇孙都进入了决策机构,学习管理朝政。

不过,在大隋朝,年少皇子兼任尚书令、内史令并不稀奇,这也是皇家培养人才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然而如此一来,皇储之争将更加微妙!因为,赵王杨杲、齐王杨暕都还有机会。

尤其是杨暕还是杨恩的父亲,如何处理杨恩和杨暕的关系,这是非常考政治智慧的!

不过,杨广办事非常果敢,而且正当盛年,众人也并不担心!

杨广安排完之后,正准备带人离开,回到附近的驿站去吃午饭。

忽然,他不经意间看见了不远处的大水车,立刻又来了兴趣,问道:“哥奴,那是何物?”

“启禀祖父,那是孙儿命人设计制造的筒式大水车!”杨恩道。

他有些没想到,不是涨水的时候,把这个大水车拆掉吗?为何他还在那里?

怎么大的洪水,居然没有全部被淹掉,倒有些让杨恩感到意外!

其实,他不知道,邓伦来修建碾硙作坊时,帮着他们仿照碾硙的进水沟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这鱼钩我不敢用 穿越第一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开局就带唐太宗造反 寒门仕子 大秦潮公子 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