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21章 诗房阅卷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几位阅卷官默默思索着,李宁安的文章何其有名啊!天下的学子都对他在会试中的文章赞不绝口。

而且这位官场新秀很是瞩目,李宁安授官后先是去东阁学习进入诰敕房,随后很快就在翰林院晋升为东宫日讲。

传言他的日讲内容非常严谨生动,皇后和太子对他的评价也十分高。

至于他们如何得知李宁安讲课内容和情形,这就要说说朝廷对于天子和储君学习的重视与方式了。

每一位讲官内容不一,定下了学习内容之后,讲官们就要开始用心备课,写出一份讲章来,然后交给内阁审批。

通过之后,才能用它来上课,这份“讲章”,也就等于现在老师用的教案啦。

讲章怎么写?其实也不算难,单以李宁安而论,准备的讲稿就延伸不少内容,《孟子·万章》篇中有一句“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句不过二十多个字,可李宁安却为之写了七百多字的讲章。

不仅上课教案要对百官公示,太子听课情形同样会进行描绘,若有出格行为,不到第二天整个京城都会知晓,有些愣头青御史更是头铁的劝诫。

好在只是日常读书以及与大臣见面时候才会如此,不然李宁安都不知道太子殿下会不会被逼疯。

除此之外,看过李宁安批语放下心来的原因在于,他的言辞太过犀利。

之前,李宁安曾被言官弹劾过一次,但他的答辩文书同样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风采,让人不禁回忆起他在殿试中的表现。

实际上,在被弹劾时,李宁安的情绪并不稳定,他的状态就是一直处于懵逼的样子。

翰林院汇聚了一群文学才子,李宁安措辞言谈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阅卷官中有一位姓江的引起了李宁安的注意,仔细查看了江阅卷官交给他的二十多份考卷,优秀的留下,不足之处则放到一边。

整个改卷过程持续了一整天,即使李宁安精力旺盛,此刻也难免感到疲惫。

虽然这份工作显得十分尊贵,但一旦锁院,考官们就不能外出了。

吃饭、上茅房都需要在贡院内解决,考官们只能等待着会试结束并且结果出来后才能自由回家。

幸好会试的饭食不是光禄寺提供的,而是由顺天府府衙准备的。

尽管味道不是特别好,但总比光禄寺提供的伙食要好得多。

李宁安记得,户部年终总结下来,光禄寺都要花费不少钱,大头就供给给百官了。

然而,天子和东宫的饭食主要由宦官负责安排,宫里有专门的尚膳监,其他官员们也并不喜欢光禄寺的饭菜。

可这些钱的支出却明明白白,但都流向了哪里呢?

潘世同既然想着实施马政条例,与其计划着开源,倒不如想好怎么节流吧!

第二天中午,江姓阅卷官再次交上几十份考卷。

李宁安看完了大约十几份,正准备继续看下一份时,却有些愣住了,他发现这位江姓阅卷官居然又将之前被他筛落过一次的考卷呈上来。

考卷上的点评还保留着,更是没有改动一字。

李宁安目露疑惑的看向江阅卷官,一早就觉得他奇怪。

对方仍然全神贯注地批阅着考卷,见李宁安的目光投过来,对方抬头起身向他微微一拜:“李大人。”

“这是什么意思?”

李宁安声音虽不大,但足以让对方听到。

江姓阅卷官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样子,反而直视着李宁安:“李大人,您可能不知道,这位考生是潘相公子。”

去年京察潘世同已清洗了朝中的官员,如今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红色帝国1924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娇蛮甜心 回到大汉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