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店铺的牌匾楹联彰显着儒雅祥瑞、铅华虚谷的内涵。“文萃阁”,“醉书轩”,“儒雅斋”,“文魁楼”等等。里边摆着文房四宝,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碑帖拓片,一股文墨气息扑面而来,有民间艺人的手笔,也不乏名家的传世之作,只可惜我一点也不懂。
书院毁了以后,这里的文化气息依然在街巷中生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悬于街心建筑之上,文化人的遗老遗少,在这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用片纸尺牍发万马齐喑之呼号。
“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昔日大贤们的足迹就在脚下,朗朗的书声回荡在历史的时空。
走到“书院门”这条古街的最东头,向右一拐就到了城墙跟,没想到这段城墙坍塌了一段,墙体里的黄土流淌成一个斜坡,我们顺着斜坡爬到顶上,往城墙外面看去,是一片麦田和村舍,显得有些荒凉。从城墙上下来,一转身就看见了碑林博物馆。门口的两颗大槐树,粗壮的树干和虬龙般强壮的枝杈,彰显着它久远的历史。碑林博物馆始建于1944年,据说这里是依托古老的孔庙而来,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有一万三千多套件。
孔庙最早始于唐朝,遵照儒家礼教,孔庙只有东门和西门。朝南的是一个照壁,上书巨大的“孔庙”二字。我们从东门走进碑林博物馆院内,第一眼先看见汉白玉雕栏的泮水桥,它连着两侧半圆形的泮水池,据说因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于泮水之滨,泮池便成为孔庙的标志,现存的泮池是元代的建筑,“泮宫”就是最早的学府,它是后世学校名称的鼻祖。
在院内东侧一座亭子下,矗立着一口大钟,叫“景云钟”,重约六吨的青铜大钟是唐睿宗景云二年所铸,据说这才是钟楼上最早悬挂的那口钟。
向里面走书着碑林字样的一座古韵十足的亭子,赫然眼前,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石碑,是李隆基亲手书写的孝经碑,有可能是碑林的镇馆之宝,三进院儿的展馆里面石碑林立,走进去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各式各样或高大或残缺古老沧桑的石碑不仅多的目不暇接,而且每一个都独一无二极其珍贵,它收藏了我们国家秦皇汉武最古老、最全面、最珍贵的历代碑石,有汉代的《曹全碑》、颜真卿《多宝塔碑》、还有汉代甚至周以前的墓志铭碑。碑文有楷书、魏书、隶书、篆书、行书,还有康熙皇帝“宁静致远”的高大榜书。历代名家高手的书法,在这些碑文上才得以保存至今。这里被称作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可惜我对此毫无一点认知。
比较直观的还是那些石刻造像,它们不仅刻画生动造型精美,而且透着一股陕西黄土高原厚重的地域特色。来自于唐太宗李渊‘献陵’前的那个大犀牛,竞重达十吨,它憨厚的体态和眼神都刻画的十分逼真。
在我贫瘠的知识中,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李世民把他深爱的,曾经跟他生死征战的六匹战马,命人雕刻在一整块石头上,立于陵前永久纪念。现在藏于碑林的四匹真迹,虽已残破,但仍气势如宏,形象传神,让人震撼。令人扼腕的是另两匹战马的浮雕在1914年就被人窃走盗运海外。实实让人痛惜。
下午父亲带我们在东大街的白云章饺子馆儿吃了饭。走过五一饭店,父亲指给我们说“这就是1960年排长队买点心的地方”。
回来时等了好长时间没有32路公交车。我们等啊等身心疲惫。那个时候大街上除了公交车,很少有别的汽车。突然看见了院里进城办事的大卡车往回走,我们立刻都兴奋地招手,司机看见了,滑出去没多远,把车停下来等我们,父亲坐进了驾驶楼。我们就拽着车帮子踩着大轮胎,再一步步蹬着车帮儿上的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