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十六章 促清整尊为国教下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心情,继续给他打气,说大夏现在兄弟几个正闹遗产纠纷,国内乱得都不能再乱了,民心极不稳,如果等新君把政局稳定下来就不好欺负了。而且我早就给陛下算过命了,你这一生,命里是以武应天运,以兵定九州,是个先武后文的命格,此战胜后,你就能修成正果,专心文治天下了。所以啊,皇帝您就放心出去打架吧,现在时机最好。当然了,为了保证此行万无一失,我将登坛作法,祷告老君保佑此战必胜。

最后的结局当然皆大欢喜,太武帝御驾亲征,大获全胜,雄赳赳地带着几万人口,十几万只牛羊回来了,一路的牛粪羊粪都能保证来年有一个好收成了,从此天师大人的宠信值加了不少。

由此可见,天师大人的道术、权谋运用水平已日臻化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地位也日益稳固了。

时光荏苒,转眼十几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林大才子这句吉祥如意的话也适用于修仙的天师大人,年纪一样也在增,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感觉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很多事也要抓紧落实了。

公元440年末,看到时机成熟,便进言太武帝说,您的年号得改改了,遥想当年我还在嵩岳隐修时,太上老君就让我将来辅佐太平真君,经过这么多年的考察,您的文治武功都已达到了老君的要求,可以接受天神的册封了。所以,请陛下在平城东南修建授箓灵坛,到时正式接受老君的册封。

两年后,灵坛建成,442年,太武帝移步灵坛接受道教符箓,被封为太平真君。自此以后,北魏的历代皇帝即位之时,都要到道坛接受符箓,成为了一种皇权的规制,也作为鲜卑人统治汉人的一种君权天授的证明,从此,新天师道也被北魏尊为国教。

现在大家明白寇谦之去辅佐太平真君是怎么回事了吧。

不管鲜卑人是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消除民族矛盾而被迫承认道教的,还是如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之路般真心信奉汉民神只的,总之,道教在北魏得到了最高的礼遇,寇天师也终于实现了帝师的梦想,从此天师、国师、帝师三位一体,新天师道也成为了北魏的国教,真正的走上了人生巅峰。

实际上,寇谦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改革家,他的最大理想还是抱国辅政,虽然也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对民间教团加以改造,但一个人才华有限,心思又没有完全放到道教上面,加上还必须顺应皇权,所以,在道教改革工作上的自由发挥空间就相当受限了。北方人的相对保守性,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这也使寇谦之的改革保留了太多的旧传统,不可能更加深入、彻底得对道教加以清整。直到北魏分裂以后,北齐的废道,使北方的道教发展局限性就更加明显了,即便南北交往越来越多了,接受南方道教的思想也一直没有快起来。

但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要不生活岂不是太过无趣了,大家看我的书也没意思,意外就是楼观道。楼观道在从北魏后期开始就积极吸收南方道教的思想,特别是加入佛道之争以后,面临着来自佛教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和南方道教更加亲密,开始积极主动地吸收灵宝经典,尊奉元始天尊,三洞科仪。周武灭佛后,建立通道观,修纂《无上秘要》,对北方道教的繁荣起到了极积的作用,后面专门再讲解楼观道。

总体来说,寇谦之的道教改革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很大,道教开始和国家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楼观道兴起后如此,到了唐代道教同样成为了国教。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道教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样也丧失了宗教的独立性、发展空间和想象力。所以说,部分学者提出的自寇谦之死后,新天师道基本上就消失了的说法并不准确,包括楼观道在内的北方道教,学习借鉴了南方道教后,依旧保持着北方的传统,影响着后世道教的发展。

记不清在哪本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