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5章 秀才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拱手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去,直到见不着人影了,学政并五位监考方醒悟过来,众人心中暗自称妙,一句“问卿知否?”算是解了这位院长的难题,一句“雅称个花仙为首”则是变相点出自己乃是府试案首,端的是妙不可言!

却见一位监考院长自小吏手中,一把抢过苏贞百里的试卷,始一打开,便见一笔好字映入眼中,心中不免暗自赞了一句“好”。便开始批阅起来,从头读到尾,只感觉字顺理清韵美,说不出的舒爽与通透,拿着手里便有些不舍得放下,反复读了几遍,方在卷尾处写了个取字,又盖了印信。才交于下一位,如此接力一番,直到大半个时辰后方才转到学政手中,便见卷尾写了五个“取”字,皆盖了印信,便明了了五人的心意,这是推荐为甲等头名的意思。一般而言,评卷官只需在卷子上写个“取”便可,若是加盖了印信,便如后世看帖子给予点赞加强烈推荐一般,表示此文章非常好,希望大大们能特别关注,取中名次尽量要靠前些的意思。

学政微微一笑,一手抚卷,一手拿笔,却是要边看边批,只是这拿笔的手始终没有落下,无他,苏贞百里的试卷实在太完美了,几乎没有任何瑕疵,若不是刚才见了考生本人,学政大人都以为自己是在看一位翰林老手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放下笔,双手拿起卷子又读了几遍,最终只能放弃,不得不承认这篇时文写的确实完美,即便是断句,避讳甚至是之乎者也这类语气词都用的恰到好处,竟然一字都改不得。学政心中却是欣喜,头一场便得此佳才,真是好兆头啊!提笔便在苏贞百里卷子上写了甲等第一名的字样,竟是糊名纸都不揭开便定了头名,堂下五位监考见了,俱都欢颜,一时间考房内的气氛竟多了几分喜气。

明朝时,院试需一省之童生俱汇聚省城,由巡视的学政统一考试,然后统一录取,这样做无论时间还是所需的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而明朝的院试案首只有一人,因是从全省学子中选拔出来的,故明朝院试的案首含金量极高。到了清朝入关后便进行了改革,设立了专门的省一级的学政衙门统一筹划与安排,学政衙门按照一省之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巡考。学政大人在任职期间,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一府或者数府进行巡考,这样既节省了考生来回奔波的时间,也节省了考试的费用,同时由于巡考之时,考官对不同地区给出的考题不会雷同,可以有效避免考题泄露的风险,亦可以更有效的选拔人才。

以直隶本次院试为例,保定府作为省城,所辖州县单独院试,考生可就近参加,无需远途奔波,大大节省了考生和考官的时间。学政巡考的下一站乃是天津府,但是附近的通州虽为直隶州,与知府一级等同,但在学区划分却和天津府划到了一起,故天津和通州的院试是一起举行,录取时候也是一并算作一起。学政巡考制度虽然节省了时间和财力,但却导致院试案首数量的增加,往往一省之内院试结束时,院试案首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含金量自然下降很多。因学政大人巡考的地区是随机的,有时学政大人精力充足,便会一府一试,有的时候遇到精力不济或者不便之时,便会将周边几府的考生集中起来一起考试,总之怎么考,在哪里考,全看学政大人的意愿,别人是无从置喙的。院试案首一多,价值便也下降了很多,到了这个阶段,便是得了院试案首也不能百分百在乡试中考中的。需知考中秀才不过是堪堪跨进仕大夫的门槛,秀才只是代表了身份和功名,却是没资格做官的,乡试中第的举人却是完全不同,举人不但是彻底进入了士族的行列,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且还有资格出来做官的。

此次保定府的院试巡考前后不过八九日便结束了,虽前后有近三千人参加考试,但是对于阅卷官来说却是轻松,都是些积年评阅试卷的老手,考生的卷子看上一遍,中或不中便能评判个八九不离十。是故不过三五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秦:开局把系统告知祖龙 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 梦溪诡谈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世子请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