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1882年(光緒八年)33歲
夏,朝鮮國內亂,正值李鴻章母親病故,回合肥奔喪、丁憂,署直隸總督張靖達公樹聲,奏調浙江提督吳長慶率師東渡,命世昌以兵艦運送之。鄧世昌駕&ldo;揚威&rdo;艦鼓輪疾駛,迅速異常,徑赴朝鮮仁川海口,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比日艦載兵而來,我軍已自仁川整隊,逕入朝鮮國都城辦理竣事。日兵後至,爭門不得入而罷。鄧世昌率艦援朝,挫敗日本侵朝計劃,補升游擊,賞給&ldo;勃勇巴圖魯&rdo;勇號。
1887年(光緒十三年)38歲
春,李鴻章奏派鄧世昌率隊赴英、德兩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ldo;致遠艦&rdo;、&ldo;靖遠艦&rdo;、&ldo;經遠艦&rdo;、&ldo;來遠艦&rdo;四艘巡洋艦。已是第二次出國接艦帶船的鄧世昌,此時已被大家公認是一個&ldo;西學湛深&rdo;、&ldo;精於訓練&rdo;的海軍專家。艦艇遠航訓練是海軍官兵的必修課,特別是到深海大洋中去摔打。鄧世昌認為,接艦實際上是不可多得的最好的遠航訓練,所以在接艦回國途中,積極組織海軍將士認真進行海上訓練。鄧世昌在歸途中因勞累過度,發了寒熱。但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作為管帶,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對全艦的安全負全部責任,要堅守自己的崗位。於是,他撐著虛弱的身體,一步步艱難地走上駕駛台,&ldo;扶病監視行船&rdo;。不僅如此,他還帶領全艦官兵在沿途進行不間斷的各種操練,&ldo;終日變陣必數次&rdo;。操練的內容和科目,完全是實戰可能發生的,符合戰鬥的需要,並且要求正規化:&ldo;時或操火險,時或操水險,時或作備攻狀,時或作攻敵計,皆懸旗傳令。&rdo;在鄧世昌以身作則的激勵下,艦上將士&ldo;莫不踴躍奮發,無錯雜張皇狀&rdo;。光緒十三年(1887)七月,北洋海軍在英、德兩國訂購的巡洋艦&ldo;致遠&rdo;、&ldo;靖遠&rdo;和裝甲艦&ldo;經遠&rdo;、&ldo;來遠&rdo;竣工。鄧世昌以營務處副將銜參將兼&ldo;致遠&rdo;號管帶身份,參加接帶。途中屢經風濤,其他各艦水手病故甚多,惟&ldo;致遠&rdo;艦因鄧世昌措施得當,關懷士卒,無死亡者。光緒十四年春,抵大沽。七月,鄧率艦從丁汝昌鎮壓台灣呂家望起義。返回後,以總兵記名簡放,加提督銜。八月,北洋艦隊正式成軍,分左、右、中、後四軍,鄧世昌授中軍中營副將,仍充&ldo;致遠&rdo;管帶。同年底回國。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兼任&ldo;致遠&rdo;艦管帶。鄧世昌與此艦相終始。
1888年(光緒十四年)39歲
台灣後山生番,時出滋擾,官軍往剿失利,凶焰益熾。福建提督孫開華統軍查辦,李鴻章電檄(xí)世昌,隨同北洋提督丁汝昌前往台灣助剿。世昌逐駕&ldo;致遠&rdo;艦赴台灣埤(pí)南一帶。惟時陸軍苦戰累月,雖迭有擒斬,終有山深篝(g抽)密,難以深入。及世昌駕艦駛至於附海之處,發炮轟攻,乃得水陸並進,痛加剿洗,折毀碉寨,將呂家望、大莊等番社老巢攻克,由是生番悉平。奉旨著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鄧世昌17年後&ldo;第二次&rdo;回廣州家鄉探親,這次未能見到他的父親,因為老人家已在幾年前去世了。當時,他接到喪報,但軍務在身,不能回家奔喪。這次回到家中,他哭昏在靈前,醒後揮淚寫祭文,將未能見父親一面視為&ldo;終身大戚&rdo;。
1889年(光緒十五年)40歲
2月20日,李鴻章奏北洋海軍新設中軍中營副將,請以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