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4頁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府的經濟命脈。《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清政府近代史上的一個大轉折,對這古老的帝國來說,東亞霸主的地位被彈丸小國取代,猶如晴天霹靂。

正如梁啓超所說:&ldo;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爭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rdo;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並不代表整個社會也是沉淪的。晚清70餘年,清政府逐步陷入了一種受侵略、受奴役的境地。清政府民眾遭受著苦難,但是沉淪僅更多的體現在政治上(特別是政府行為),它也沒有阻止帝國的官僚們,開明士大夫和廣大的民眾卻未曾放棄探索清政府富強之路。他們的努力也成了清政府社會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馬關條約》的簽訂,人們就自然會想到這一回可真要弄得國將不國,瀕臨滅亡的邊緣了。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紳大多數生活在傳統的思想世界裡。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發動的歷次侵華戰爭,也都以清政府的失敗和簽訂喪權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終。但隨著烽煙的暫平息,朝野上下在受過一陣驚恐和發生一番吵嚷之後,很快就又恢復老樣子。依舊是文恬武嬉,歌舞昇平。嚴重的內憂外患,不但未能使這個昏睡的,陷於麻木狀態的帝國的大多數統治者們驚醒、振作。他們在自欺欺人的&ldo;自強中興&rdo;和所謂&ldo;中外和好&rdo;的夢幻中自我陶醉。甲午慘敗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簽訂,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一則是這次戰爭敗得太慘,東洋人提出的條款太苛刻。再則是這次戰爭的對手是清政府人一直看不上眼的小國‐‐東洋人。戰後社會各階層都是極大的震撼和痛心疾首。慘敗的結局使光緒皇帝蒙受到難以承受的恥辱與刺激。他痛感國事危艱、危亡在即,&ldo;若不變法圖強,社稷難資保守。&rdo;前線將領、朝臣和士大夫紛紛上折條陳反對議和,18個督撫中10個反對和約,朝霞林院侍讀奎華等一百五十五人聯名上書認為&ldo;東洋人提出的賠款、割地的各條款是&l;五洲所未有之奇聞,三千年所無之變局&r;如照此簽約,後果必然是&l;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奉天、吉林、黑龍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r;&rdo;。張之洞和易順鼎的奏摺指出,&ldo;如批准條約,不僅台灣人民反抗鬧事,各省軍民也&l;必致痛哭深怨,斷不甘心。&r;結果會弄得&l;民窮財盡,國防解體,海軍無歸宿,陸軍無利器,&l;各國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內變將出&r;,&l;地險商利,餉力兵權,一朝奪盡神人共憤。&r;&l;行見奉(天)、錦(州)、登(州)、(蓬)萊一帶不復立錐,江浙粵各疆,不復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餉械無濟,而海運即窮;戰爭無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窮。清政府將來必無可辦之洋務。&r;&rdo;而作為知識分子的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則掀起&ldo;公車上書&rdo;運動,要求清廷拒和、練兵、遷都、變法。另一方面革命分子,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運動亦展開,他在《馬關條約》簽訂前的1895年2月領導興中會發動廣州起義,主張推翻滿清,建立共和政體。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嬌寵王姬 小鮫人被少年帝王霸寵 非人類竹馬的飼養 嫁良緣 春花與玉 劍氣橫秋 NPC已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