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许多史书上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自毁长城。
打得好好的,偏要调走,纯粹是找抽。
而这笔帐,大都算到了御史刘令誉的头上。
因为据史料记载,曹文诏当年在山西的时候,跟刘御史住隔壁,曹总兵书读的少,估计也不大讲礼貌,欺负了刘御史,两人结了梁子。
后来刘御史到河南巡视,曹总兵跟他聊天,聊着聊着不对劲了,又开始吵,刘御史可能吃了点亏,回去就记住了,告了一黑状,把曹文诏告倒了,经崇祯批准,调到大同。
史料是对的,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按照明代编制,山西总兵和大同总兵,算是同一级别,而且崇祯对曹文诏极为信任,别说一状,一百状都告不倒。
真正的答案,在半年后揭晓。
崇祯七年(1634)初,皇太极率军进攻大同。
崇祯是个很苦的孩子,上任时年纪轻轻,小心翼翼地装了两年孙子,干掉了死太监,才算正式掌权,掌权之后,手下那帮大臣又斗来斗去,好不容易干了几件事(比如裁掉驿站),又干出来个李自成。
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辙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很勤奋,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天天上朝,自己和老婆都穿旧衣服,也不好色(没有时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享受权力,尽承担义务。这样的皇帝,给谁谁都不干。
可怜可怜的崇祯同志之所以要把曹文诏调到大同,是因为他没有办法。
家里的事要管,外面的事也得管,毕竟手底下能打仗的人就这么多,要有两个曹文诏,这事就结了。
对于皇太极的这次进攻,崇祯是有准备的,但当进攻开始的时候,才发现准备不足。
皇太极进攻的兵力,大致在八万人左右,打宁远没指望,但打大同还是靠谱的。
自进攻发起之日,一个月内,大同防线全面击破,各地纷纷失守,曹文诏虽然自己很猛,盖不住手下太弱,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击破周边地区后,皇太极开始集结重兵,攻击大同。
大同是军事重镇,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设想,就兵力对比而言,曹文诏手下只有两万多人,而主力关宁铁骑,只有一千多人,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崇祯也玩命了,在他的调派下,吴襄率关宁铁骑主力,日夜兼程赶往大同,参与会战。
曹文诏也确实厉害,硬扛了十几天,等来了援兵。
皇太极眼看没指望,抢了点东西也就撤了。
崇祯七年(1634)的风波就此平息,手忙脚乱,终究是搞定了。
曹文诏同志就惨了,虽然他保住了大同,但作为最高指挥官,责任是跑不掉的,好在朝廷里有人帮他说几句话,才捞了个戴罪立功。
但皇太极这次进攻,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既不是抢了多少东西,杀了多少人,也不是让曹总兵被黑锅,而是那个包围圈的彻底失败。
其实在崇祯十七年的统治中,有很多次,他都有机会将民军彻底抹杀。
这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