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章 天下大势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至幻想能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下去。但这种均势在维持了百年之后,还是出现了破裂的痕迹,并且天下局势也完全改变。!

天衍历884年,北凉、东齐、靖、晋四国开战。

北凉皇帝李通亲率大军与东齐、靖、晋三国联军交战,此战是天下均势确立以来爆发的最大战争,震动天下!

北凉军力强大,在与三国的交战中仍不落下风。冷眼旁观的天下诸国,原本以为战局会僵持住,可没想到转折点来的如此之快。

在北新城一战中,北凉援军驰援不力,致使二十万精锐大军被三国联军包围,最后全军覆没。这使战场局势瞬间扭转,也决定了最后战斗的走向。北凉精锐大军被歼,加之粮草不济,军心涣散,开始全面溃败。在溃败中,北凉军被俘,被杀,不知所踪者达十余万!

北凉元气大伤,无力再战。三国联军趁机长驱直入,攻城掠地。李通迫于形势,只得与三国割地求和。

此次大战北凉共计丧城失地七百余里,动摇国本。这一战被李通引以为国耻,立志终有一日要洗刷耻辱!

日积月累,这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李通在战后的第七年带着无尽的遗憾,郁郁而终。

天衍历891年,二十岁的太子李萧继位,改年号为景武。

李萧继承其父遗志,以洗刷国耻为己任。对内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恢复民生,与民休养,发展农商。对外整军练武,积极扩军备战。北凉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国力日渐恢复。

北凉自北新之战大败后,其国威日渐衰微,对周边小国的震慑减弱。北凉以西的祁、桓两个小国时常蠢蠢欲动,以为北凉在大败之后已经不足为惧,所以屡屡侵犯北凉边境。

大败过后,没有什么能比一场大胜更能凝聚人心。李萧心里明白,这时的北凉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人心!

天衍历899年,李萧景武八年。李萧亲率三十万大军西征祁、桓两国,举全国之力发动灭国之战!

李萧亲临阵前,北凉大军斗志昂扬,一路势如破竹,一月三捷!

几次战斗下来,祁桓两国也看清了李萧的意图,他是奔着灭国来的。两国合力拼死抵抗,北凉大军又是勇猛无畏,一时间杀的血流成河。

北凉虽然经历了大败,但其国力底蕴也不是祁桓两个小国能比拟的。此战历时两年,最终以北凉大胜,祁桓二国覆灭收场。这次大胜不仅大大扩充了北凉的实力,而且也冲淡了十多年来笼罩在北凉头上的北新之耻的阴霾。北凉国内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振奋,李萧在国内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天衍历903年,李萧景武十二年。位于北凉东北部的牧阳部落起兵进犯。李萧派遣上将孙威,南宫信统兵二十万北逐牧阳部落。

北凉大军两战两胜,歼灭牧阳部落主力,牧阳部落王庭向北远遁。

此战北凉又得疆土上千里,人口数十万,牛羊无数。

现在的北凉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新之耻前的时候,天下诸国此时也注意到了北凉的崛起,都在关注着北凉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东齐、靖、晋三国,对北凉的崛起尤为忌惮。

三国清楚,北凉始终视三国为生死仇敌。东齐、靖、晋三国自然不能坐视,北凉变得越来越强大。吃肉的老虎一旦有了獠牙,还会继续吃素吗?

天衍历904年,东齐、靖、晋三国率先出兵征伐北凉,三国结成同盟,联军七十万直逼北凉!

李萧对此正求之不得,北新之耻是他父亲,也是他心中一直积压的一块大石。无论三国出兵与否,他早晚也会对三国动手。灭了祁桓两国,北逐牧阳部落后,北凉国力大涨。趁着三国还不知北凉的底细,这是绝佳的战机。李萧立即发兵五十万御驾亲征,与三国联军在边境对峙。两军兵锋相接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