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章 茅山宗师之归隐茅山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国庆小长假的高速公路似的。路边老大爷看着这盛况,禁不住对大家说,自从宋、齐以来,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啊。这似乎不像一个仕途不顺,不受重视,不与人交往,连个外放县长都求不来的小人物的待遇,所以史书我们同样得分析着读。

实际上,《魏书》和《南史》中对陶弘景在南齐这段历史记载不详细,而这段历史正是分析他为什么会从仕途隐遁道门的原因。

首先是父亲被妾害死,使陶弘景对女人产生了看法,也是他终生不娶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三年后母亲的去世,对他的打击更大,失去了亲人,了无牵挂;第三,就是刘秉、刘俣父子之死,自己也失去了官场的靠山,也看到了皇室的残酷和官场的残酷;第四,这段时间的外出游历,对道教神仙的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所以,家庭的打击、仕途的不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的归隐的事实。

492年5月,陶弘景到了句容的句容山住下,看来他没有回家或者回家以后又溜达到茅山来了。以前,陶弘景就经常说:“这座山下面有道教第八洞宫,叫做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以前汉朝有咸阳三茅君修炼得道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又称它为茅山”。

这次到了茅山,正好遂了心愿,把这地盘占下来吧。于是就在山中大兴土木,建起房舍,告诉弟子、朋友们,从此我就叫华阳陶隐居了。想想还是那时候好,看到哪座山好,直接盖房住进去就行了,都不用批宅基地。

隐居以后,陶弘景先跟随东阳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空闲时就遍游名山,寻找仙药。孙游岳前面提到过几次,是陆修静的弟子,所以按传承,陶弘景的陆修静的再传弟子。据《茅山志》记载,孙游岳一生收过弟子过百,沈约也勉强算其中一个,但只有陶弘景一人是他的入室弟子,经法诰诀,悉数相传。

由于身体轻便灵活,喜欢山水,每次经过溪涧山谷,陶弘景必定要在那里坐一会,再躺一会,感觉一下是不是适合露营,再吟几首诗,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每当遇到这种美景,他就会对弟子们说:“为师我现在看那些朱门广厦,就算知道住在里面是有无尽的享乐,但也不会再有一点点追求的想法了。你们看,这高山大泽,虽然没有安逸享乐,但这里空气多好,一点污染也没有,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环境。想当年,我在永明年间还一心只求加官进禄,幸亏没当上什么大官,要是真当了,放不下那一切可就真的麻烦了,怎么可能像今天这样乐山乐水,无拘无束呢。看来我真是个当神仙的料啊”。

从陶弘景的这番感慨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真的是开始放下官场,归隐求道了,那么这是什么时间呢?推测当时的时间至少应该是在494年以后了,也就是说在茅山隐居的前两三年,跟随孙游岳学习的。此时,应该恰好是陶弘景为母守孝期,当时孙游岳是兴世馆主,最后也把衣钵传给了陶弘景。因为494年7月,萧鸾先杀了萧昭业,9月大杀诸王,10月废了萧昭文以后,干脆自己当了皇帝,年号最后从永明、隆昌、延兴变为了建武,所以陶弘景说自己在永明年间如何如何,显然当时已非永明年了。当然,也有考证把这时间稍提前,大约是在486年,跟随孙游岳学习,也希望道友们指正。

当陶弘景真正放下一切修道后,反而有人更希望他能出山当官了,沈约就是其中一个。沈约也是个大才子,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就是他所着,当时正在东阳任郡守。二人相识也很久了,相互也知道对方才华,也钦佩对方的志向和情操,对于陶弘景的隐居,沈约感觉人才可惜,于是屡次写信邀请他出山。

不过萧道成的子孙们和刘裕的子孙们差不多,相互算计,兄弟手足间动不动就灭人满门,所以,就算沈约再心诚,这趟浑水陶弘景也不会去掺和了,自己还没活够呢。

沈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