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50章 朕将建千座学校,教十万读书人,教育要与朝臣仕途挂钩!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翌日的辰时,刘贺正在温室殿中,等待张安世等人的到来。

这十几日来,随着中朝和外朝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带着持续了许多年的朝议成制也有所改变。

因为如今能参与议政的中朝官只剩七个内阁大学士,他们又总在内阁值房上衙,所以小朝议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刘贺如果有事要与他们商议,可以直接下诏将他们宣到温室殿,或者亲临内阁值房,这样反倒更便捷许多。

至于形式大于内容的大朝议,则从十日一次,改成了一月一次——甚至连这唯一的一次,也有可能被临时取消。

走过场的事情,能免则免,刘贺既然已经掌握了大汉的朝权,就需要再借助大朝议来让朝臣措手不及了。

或者说,大朝议是一件武器,不能次次使用,唯有到最艰险的时候才能再次召开。

虽然大朝议和小朝议都减省了,但是不代表刘贺从此就深居宫中,再也不见外朝官了。

恰恰相反,他想了另一个办法。

孝武皇帝给外朝官加中朝官的本意,其实是让外朝官能够更方便地出入宫禁——不必时时向卫尉寺请符节。

说到底,中朝官只是一个能够随意通行宫门的身份而已。

于是,刘贺另辟蹊径,想了一个替代的办法。

因为未央卫尉寺掌管宫禁之事,属官出入宫门非常方便,所以刘贺增设了一个未央宫行走的虚职,作为加官。

他给所有九卿二府、列卿及自己信任的朝臣都授予了这个加官,这些人进出宫禁就方便了许多。

刘贺平日若是想让朝臣来温室殿议政,只需要提前下诏,朝臣们无需其他的手续,就可以畅通无阻。

除了进出未央宫的便宜之外,未央宫行走的这虚职就再也没有别的特权了,与以前的中朝官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刘贺除了要召见内阁大学士之外,还召见了四个外朝官。

四人分别是太常苏武、光禄勋龚遂、太学令王式和大将作禹无忧。

除了禹无忧之外,其余三个人的年龄都不小了,苏武六十四,龚遂和王式都超过七十了。

这三个人加起来足足有二百多岁,不管放在哪一个时代,都算是高龄了。

刘贺非常想让朝堂上多一些年轻人,但是却也知道急不来,至少还要再等等。

辰时的钟声传进了温室殿,侍中樊克匆匆忙忙地从殿外跑了进来。

“陛下,太常和光禄勋他们几人已经快到了。”樊克恭顺地奏道。

“哦?朕到殿门去迎一迎他们。”刘贺说着,就与樊克一同来到了殿门处。

在温室殿外值守的仍然是一屯的昌邑郎——他们是未央宫仅剩下的郎卫了。

至于羽林郎和期门郎,他们不再负责殿中的值守了,全部换成了兵卫,这样更好统一管辖。

当然,刘贺还有另一层担忧——他此时并不完全信任羽林郎和期门郎。

毕竟这两个郎卫被霍氏子弟把持太久,虽说留在长安城的那部分郎卫并未参与造反,但安知没有漏网之鱼呢?

但凡有几个昏了头的余孽想要为霍氏报仇,那么刘贺将他们留在身边无异于行险,说不定哪天人头就会搬家。

在没有完成对汉军的改制之前,刘贺最能信任的还是自己从昌邑国调来的昌邑郎。

这就是“新军”的好处,没有任何的历史负担,自然最值得刘贺信任。

刘贺看着如雕塑一般站在廊下的昌邑郎们,他心中突然开始盘算另一件事情了。

汉军改制恐怕也要提上日程了。

庠学制、科举制和裁定通行经书,这三件事情一旦敲定,就要立刻着手改制汉军的制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