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时间回到1999年一月,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佳宁基金,然后通过扩股增资等办法变成股票后。各个公司开始全面按照曹文昭布的局进行交割。
实际上此前半年,甚至更早前就已经谈好了。只等沈批和曹文昭的资金按约定就位。
只要有点记忆的都知道因为东南亚危机,全球外贸环境恶化,华夏在1997年庞大的国有产业工人(包括其他在职员工)高达万人。一亿多人啊。
然后,1998年下岗潮全面来临,这一年有近两千万拿着铁饭碗的国有职工被”裁员下岗“。年底统计人数暴跌到8809万人,1999年还会暴跌五百万人,达到8336万人。1997年是一个界限,以前一直在涨,以后一直在跌,一直在裁员。到2002年,国企职员已经只剩下60%,也就是6924万人,差不多四千万人被下岗。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不属于国企序列的城镇集体单位,更狠,没有大量财政补贴,1995年有3076万人,2002年,已经只剩下1071万人,两千万没了,裁员一大半。1995年,失业率才2.9%。2002年高达4%。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国际竞争恶劣,订单下滑严重。直接将原来没有被重视的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比如最为广泛的重复建设。地方官为了政绩,为了升官发财。一个个迫不及待的上马一系列大工程。疯狂扩大产能,比如长虹电视很赚钱,全国都去搞电视机,1996年全国生产彩电能力已经高达3000万台。全国才多少人。一个家庭五口算。撑死了两三亿用户。可是能买得起的有多少,以及买过了,不需要更换的有多少。全靠出口。可是全球都在大打价格战。价格一得再跌。大公司还好,小企业都得倒闭。因为他们连国际经销渠道都没有。
另外就是建国后建立的,甚至还有民国的生产设备,哪怕再怎么保护保养,已经全面落后世界。以前政府包销还好。一旦全面价格双轨制,全面市场经济。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九十年代的中国工业水平居然还只有欧美70年代水平。可以说这20年接手引进了全球一大批落后设备,技术,整体爆发。在日本韩国等国发动降价促销全球抢市场,求生存以后。华夏企业完全不是对手。一个质量好(日韩是典型),一个质量差(当年的华夏产品代表着劣质货,充斥全球,只有非常拮据的家庭,才回去光顾,因为买不起更好的优质产品)。可是劣质品是不受主流消费白领们喜欢的。小资情调的他们不差钱下,喜欢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华夏不重视的品牌意识。人家要买名牌。你给他大路货。人家肯定不会掏钱。
还有就是企业社会压力太重,几十年了,各种社保,各种养老开支各种高福利待遇。等等,据说非经营经费开支高达总管理费用的40%。这无形中增加了产品成本。还没人敢说减少福利,因为工人是国家主人,是企业主人的意识很普遍。这容易被人出脊梁骨。
最后就是服务更好的私企,外企,还有进口国际商品,他们竞争意识更加强大,反应更加神速。打不过很正常,打得过反而少见。九十年代,华夏市场一度在各个领域全面失守。被外国品牌巨头打的溃不成军。199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为11.3722万亿人民币(1.37万亿美金),其中个体经济高达2.0376万亿人民币,其他外资等类型企业工业产值2.0982万亿人民币。占总比例36%上下。
原来垄断的集体经济,下滑严重,很明显。
因此改革是必然的,于是借壳在香江集体上市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招数。融资后可以扩张发展。但是香江投资的是什么人。香江七百万居民。
他们只是小头,大头是全球看好华夏经济的金融资本。最终如何争取他们成为股东就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