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二章 名将朱桓与约法三章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资本。

但孙策看着英气勃勃的朱桓,却郑重说道:“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超世之杰,当悬旌万里,声教远振,宁我区夏。你胆烈智勇,未弱于沛县豪杰,足以驰骋于四方,平定万里之疆场。功有多高,名望厚薄,只在于你眼界长远。伱今日弄智于吴县,格局拘泥于一县之地,姗姗来迟,在我看来,却是有失气度。”

朱桓身体僵在庭中,抬头看向慷慨豪气的孙策,只感觉自惭形秽!

此刻他方知什么叫英雄气度!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

朱桓自诩是吴郡豪杰,勇烈过人。向来轻狂傲物,以为天下公卿列侯,不过是一群粪土瓦狗。因势而起,竖夫得志而已。

可直到今天,见到孙郎,他才知晓,原来真正的英雄豪杰,完全不屑于低下头跟这些粪土豪杰相比。

这种盖世英雄抬眼望的是天下四方,六合八荒!

他们本身就是旁人眼中的天下大势!

这天下归属,亦不过是他们掀起的大势中飘摇的一叶孤舟而已。

难怪沛县豪杰,猛锐冠世,又能战善战却皆为高祖手下爪牙。

朱桓年轻赤忱,有一腔赤子之心,当即直接跪伏于地,恭敬跪拜,震惊了满堂诸人。

他语气慷慨壮烈:“小子愚钝,向未曾见英雄,轻狂于郡,恃才傲物。今日得见孙郎天授神武之资,方知何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将军知人待士,有英雄之器,高祖之风,必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桓愿效仿沛县豪杰,为将军效死力,助将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江淮而亡诸侯,鞭挞宇内,威振四海。”

唔~

现场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孙策也暗吸了一口气,这是……收获了一枚小迷弟?!

我自己现在都不敢说总御皇机呢!

还有,你不要以为自己改了几个字,满座贤臣就听不出来你这几句是出自贾谊的《过秦论》。

你可是真敢说啊。

果然还是个年轻人,一冲动就觉得自己偶像旷古烁今,英雄盖世了。

但这个时代,还真就需要几个这种小迷弟,狂热的盛赞。

曹操为什么出名,不就是名士何颙率先口出狂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汉室是否将亡不好说,但安天下者必厮人也,这个名声一旦立起来,就势必会引得大量豪杰倾心相助。

比如乐进、于禁、李典,他们懂个什么天下大势?大家都说曹操能平定乱世,他们就都过去效力了。

孙策也需要在江东达成共识,唯孙郎能扫平四海六合八荒,安定天下。

所以他也没有多说,淡然的对朱桓说道:“起身吧,你既然有意投到我帐下,就先在我军中暂领一部。”

朱桓立即郑重拜谢,然后主动走到了孙策右手边的席位上,挨着顾氏兄弟坐了下去。

朱桓起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孙策顺着便说了下去,对堂内所有豪杰说道:“吴县豪杰既然有雄心壮志比肩于沛县豪杰,那我亦效仿高祖,与江东约法三章!”

“四百年前高祖入关中,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与父老约法三章,馀悉除去秦法,诸官吏士民皆如故。”

这个是史记里明确记载的,在座豪杰,不论读过诗经与否,在听孙策说完这些后,都对四百年前的形势有了鲜明的了解。

甚至有些人思路活泛,想到了当今。江东形势与当年亦颇有类似。

同样是汉室失德,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乱兵四起。

去不去汉室,这些豪强还没有想过,但只要汉室子民,无不思朝廷能出明君、贤臣,使政治清明,去除暴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国之巅峰召唤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明二十四监 人在亮剑,暗助晋西北铁三角 娶了朱元璋女儿,做朱雄英的姑父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万灵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