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乏,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他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顾雍今日见到了孙郎所提出的一种与汉室以往保守抑制政策截然相反的进取观念。
他没有第一时间批判孙郎的标新立异,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人间的真理就是,越知识丰富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越能发现、承认与学习别人的优点。
他对比了一下自己以往的认知,不得不承认,孙郎所言,的确是更恢宏壮阔,锐意进取。
孙策从来没有小瞧封建士大夫的想法。
他们只是眼界被限制住了,被《论语》、《孟子》这种春秋经典给禁锢了思想,再加上儒家推崇春秋古制,导致有些人会在看到春秋时因为推行均田制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就大为震撼,印象深刻,便以为均田制就在后世也会永远先进。是解决任何时代,一切问题的不二良方。
所以动不动他们就想恢复古制,搞均田生产。好像小农经济,每户人家都守着几十亩田,自给自足,就是最完美的经济模式。比如王莽,他就是完全按照这个套路来的,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交易,天下各户完全平均,绝对公平,哪怕多出来一亩也要分给宗族邻里。
但士大夫们中真正的精英,总是会因势制宜,通过一次次改革,推进制度向不立田制的方向转变,允许土地自由流通。允许有人超越小农经济,有多余的精力,有资本、有人力发展工商。
孙策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把士大夫们经过宋、明两朝改革的最终结果摆在了顾雍这位当今的士大夫面前。
顾雍对比反思了片刻,精神仍在震撼当中,但已经颇为折服,起身拱手说道:“若官府均田,严格分配每户田亩,绝对无法作到野无旷土。将军之法,我不敢断言是否完备。但在恢复生产,安置百姓,开垦新田方面,的确是具有无与伦比优势。”
“我会与长吏一同告谕百姓,劝课农桑,发展垦殖。”
孙策豪气的挥了挥手,说道:“我确信此事在江南必成。但今日说的是桑麻葛苎之事。若吴县野无旷土,顾县君以为如今区区数万亩的桑田、麻田是否还多?”
顾雍面容正色,直接问道:“将军可是有何规划?”
孙策从容笑了起来,给治下百姓施与了这么多的宽容、便利政策,也该展现一下官府的权威与强势了!
“我欲立下律法,凡百姓有田百亩,必须种桑麻十亩!”
种桑或者种麻完全看所在土地究竟适合种什么。
但这条律令必须强制执行。
这是历朝历代都会推行的政令,孙策虽然同样推进,但目的完全不同。
他推进这一条,不是为了像其他朝代一样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给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提供材料保证。
衣食住行,衣甚至在饮食之前。
只要能把纺织业从家庭手工作坊,推进到后世宋明那种江南专业生产的水准,就能在经济上对北方完成反超。
至于大型纺织工坊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一旦形成,那简直是对天下经济的碾压。就说一年生产上千万匹布,拿布当作货币,孙策也能把北方财富收割一空。
不过这个设想有点遥远了,大型纺织工坊要成型,当下条件还欠缺太多。除了大量女工和充足的生产材料,其他的一切都不满足。
孙策其实对预期设的很低,所推行政令能调度起来吴县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即可。别消极怠慢,守着鱼米之乡,却为粮食发愁。
但他实在是太低估诸夏百姓对田地的渴望了。
尤其那些曾经失去田地的客户!
历史上客家人以宗族抱团,为了避免与本地主家激烈争斗,而退到了山区团结开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