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十八章 (1)古老的西安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暑假的时候七哥、大姐都回来了,有一天父亲说“等我休息礼拜天,带你们去西安市转转”。我们都高兴地欢呼着说太好了,来陕西两年了由于交通不便,去一趟西安市很不容易,早就听说西安是历史古城,周、秦、汉、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真想一睹它的风采。礼拜天我们早早就出发了,下了32 路又换乘了另一路交通车,很快到钟楼站我们下了车,父亲说钟楼是整个西安市的中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原来钟楼是一个方方整整的塔楼,基座是灰砖砌的墙体,底下有四个相通的门洞,向上看还有两层,雕梁画栋的楼沿,四角上翘,飞檐脊兽,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古韵十足,最上头的金顶更是熠熠生辉,父亲说那个大金顶疙瘩上边包了一层金箔。我们沿着楼梯上到二层,在二层西北角的外走廊上挂着一口巨大的钟,父亲说这是用青铜铸造的,我们摸着大钟上凹凸的铭文,用手敲击只发出一点嗡儿嗡儿的回响。父亲指着旁边悬挂着的一根粗壮的大木棍子说,“这么大的钟嘚用这个才能敲响,但是不能随便敲。你们看那儿还有一个鼓楼”,父亲手指西北方向,我们顺着看过去,只见不远处也有一个和钟楼差不多一样的建筑,那上边矗立着很多大鼓,父亲说这都是古代报时用的。早晨敲钟,晚上敲鼓。“啊我知道了暮鼓晨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最无知的我抢在兄弟姐妹前回答了。我们看着楼里雕花门窗上,精雕细琢的各种精美图案,一直上到顶层,朝外一看从钟楼辐射出去的四个方向,是端端正正的四条大街,东大街最宽,南大街最窄,西大街最乱,北大街比较整齐。紧挨着钟楼的东北角,介于东大街与北大街的交汇处,有一座很庄重大气的楼房,叫邮电大楼,那是寄信打电报的地方,各种报纸杂志在那儿都能买到,它北边有一座新盖好的报话大楼,是当时西安市最高的建筑,最上边四面都镶嵌着报时钟,每间隔一小时报一次时间。

从钟楼出来父亲说带我们去碑林看看,我们顺着南大街一直走到了南城墙根儿,迎面看到一堵厚重的城墙,整体都是用巨大的灰砖垒砌,似乎每块砖都蒙着历史的尘垢,父亲说这城墙在西安市内围城一圈有9公里长,东、西、南、北各有一个主城门。七哥和大姐他们都知道,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城墙,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城墙高有12米,底宽18米,顶宽有15米,可以并排跑四辆马车。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我们抬眼望南城门,高耸的城楼威风古朴,它风尘仆仆的样子像古代守城的将军,岿然屹立。

我们没有出南门,向南大街的东侧拐是碑林的方向,迎面一个古色古香的牌楼吸引了我们,父亲说这是一条古文化街。我们走到近前看牌楼上有“书院门”三个烫金大字,据说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楷书。门两侧的抱柱帘上写着“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在牌楼的左手边,一座“宝庆寺”古塔,静静地矗立在百年风雨中。宝庆寺现在已荡然无存,但关于它的故事依然在“书院门”这条街巷中不胫而走。

原来这里在明清两代有一个关中书院,是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明代的工部尚书、经学大师‘冯从吾’得罪了皇帝被革职回家,在宝庆寺讲学,听讲人多达数千,长安府长官便下令在寺庙旁边划出一块地,修建了关中书院,建筑规模相当宏大。与全国四大着名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嵩阳和应天府书院)比肩。兴盛一时影响颇深的关中书院,发祥了陕西文脉,不幸的是数年后被阉党魏忠贤之流给毁于一旦。

向东走,整条街道一眼望去书卷气十足。地摊儿上摆着铃郎满目的古玩书籍和石刻玉器,还有剪纸皮影等工艺品,栩栩如生漂亮极了。

街巷两旁的建筑古韵十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贞观开酒馆 小关公 泰机甲战车 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绝世修真 综穿:漫漫修炼路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