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0章 世路更多千万盘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在朦胧的细雨中,岑思卿一行人终于踏上了邑国的土地。

邑国君王得知岑思卿的到来,心中既惊又疑。他知道此事必与古塞国的借兵有关,虽然心生避讳,但也明白邑国虽然国土广袤,却是几国之中实力最薄弱的。因此,他对岳国的势力心有畏惧,害怕若是罗遮国和古塞国违背盟约,邑国难以单凭一己之力与岳国抗衡。

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思索后,邑国君王最终痛下决心,决定亲自接见岑思卿。若是将来罗遮国和古塞国真的背信弃义,他也好为自己准备一条退路。

见到岑思卿的到来,高坐于皇位之上的邑国君王明知故问,佯装客气道:“岳国的晏王亲自来到邑国,本王倍感荣幸。只是不知,晏王殿下此番来邑国求见于我,是所为何事?”

岑思卿一袭白衣,举止落落大方,仪态优雅地向邑国国君一边行礼,一边回答道:“感恩国君亲自接见,思卿此次前来邑国,是为了商讨凌渊河的共治之事。”

邑国君王略感意外,没料到岑思卿的来意与借兵并无关系。他目光深邃地扫视着岑思卿一行,谨慎地问道:“共治凌渊河?晏王殿下此言何意?”

岑思卿立即有条不紊地向邑国君王说明了自己的提议,邑国君王虽然对此颇感兴趣,但仍不敢轻易表态。

邑国国君清楚,如今的凌渊河与百年前的凌渊河已然不同。河床淤积和气候变化导致部分河段变窄,而其他河段则不断自然扩张。这使得六国各自分界的河道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也由此而引发了许多战争。

然而,这个问题并非仅仅关乎邑国一国,而是六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古塞国与岳国此次再起的纷争,也是围绕于此。想到这里,邑国国君终于明白,岑思卿还是为了古塞国的借兵之事而来的。

因此,邑国君王坚决拒绝道:“此事非我邑国一家所能解决。凌渊河横跨数千里,共治绝非易事。即便我邑国同意,其他几国若不同意,那也是徒劳。”

听到邑国君王的回答,岑思卿望向身旁的卫凌峰,后者立即点头,递上一卷轴。

岑思卿接过卷轴,然后对高座之上的国君说道:“陛下请放心,与我岳国相邻的北漠国,以及邑国的邻国云岭国,已然同意了此提议。”

国君听闻,依旧没有改变主意。他知道,岳国向来与这两国交好,他们会同意也不足为奇。

岑思卿早知邑国国君的心思,他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卷轴呈上。

邑国国君拿过卷轴,徐徐展开后眼中露出惊讶之色。他抬头看向岑思卿,询问道:“这是?”

岑思卿面带微笑,自信地答道:“这是罗遮国国君的协议文书。陛下您应该认得,文书上罗遮国国君的大印。”

邑国国君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卷轴,卫凌峰则紧张地咽着口水,丝毫不敢松懈。岑思卿也心中忐忑,这枚罗遮国的大印,是他曾在清秋阁查阅资料时见过的。虽然他相信自己没有记错,但心跳仍然加快了些许。

邑国国君放下卷轴,抬头凝视着岑思卿。他在心底计算着,从罗遮国来邑国,路上加船行最快也需十日,而他眼前罗遮国的这枚大印,似乎还有些新,不像是十日前印上去的。

岑思卿看出了国君的疑虑,他故作轻松的说道:“一路上连日阴雨,船上潮湿,令卷轴沾了湿气,还望陛下莫见怪。”

邑国国君脸色依旧凝重,他仔细审视着岑思卿,试图从岑思卿的表情举止中探到一丝蛛丝马迹。但见到岑思卿如此从容之态,让他觉得或许自己多虑了,堂堂的岳国晏王,定然不会耍如此肤浅的伎俩来诓骗自己。想到此,他忽然对岑思卿露出了笑容。

“既然罗遮国已然同意此提议,并且也签订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九五至尊 抗日:大将之路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凤逆天下:邪帝的绝色宠妃 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醉卿心:锦绣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