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章 变化未及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以她谨小慎微的性格,绝对不会同意他拿家里仅有的几千元钱去冒险,尤其是这种一旦被揪住就会血本无归的生意。

他打算来个先斩后奏,连夜上路,只要事情能办成,哪怕回来后被母亲狠揍一顿,他也认了。

计划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没到晚饭时间,那位本家大伯又来了。

杨昆恨得直咬牙。

咱家刚办完丧事,您老好歹活了这么大岁数,一点都不知道忌讳么?

身为晚辈,他没资格指摘对方什么,只有在旁边当听众的份。

对方直接把价格提高到了1万。

刘素芬明显动心了。

杨昆不放心了。

他怕自己前脚上路,后脚母亲就把地基给卖了。

站在本家伯父背后,他一个劲地给刘素芬使眼色。

她假装未见,只是犹豫再三,始终下不了决心。

杨昆憋不住了,插口问买家是谁。

大概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本家伯父说出了买家的身份。

赵一民,县办玻璃厂厂长。

杨昆知道这个人。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尚能盈利的企业负责人,赵一民在易阳县城算得上知名人士,有头脑、有能力也有手段,和县里不少主要领导关系密切。

虽然时至今日,曾经红火一时的厂长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和诸多县属企业一样,玻璃厂也难逃日渐衰败的命运,不过穷庙饿不死富方丈,上级监管的疏忽,企业制度的漏洞,内部又是绝对的一言堂状态,靠山吃山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靠山挖山。

像大部分企业领导那样,亏了公家,肥了自家的赵一民在几年后的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巧施手段,成功地把县办玻璃厂变成了自家的私企,以后的日子自然是顺风顺水,风光无限。

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杨昆找到了自己辍学之后,进入玻璃厂当工人的缘由。

他随即又联想到,即使没有自己从中阻挠,母亲也不会现在就把地基卖掉。

于是他开始冷眼旁观,并暗自揣测这位本家伯父能在这桩交易里谋取多少好处。

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刘素芬没有马上接受1万元的报价,但也没有把话说死。

她只说要等杨昆二叔回来,全家人仔细商量以后再作决定。

杨昆的本家伯父笑呵呵地走了。

等二叔杨建军下班回到家,一家人坐下来商量此事。

杨建军的意思,1万元的价格已经不低了,不过还可以再争取一下,例如要求赵一民替杨昆安排个工作。

90年代前期的工人身份还是相当令人向往的。

相应的,进厂当工人的门槛也很高。

除非当兵复员安排、大学毕业分配,或是父母提前病退给子女腾出指标,一般老百姓想进厂,难。

但这事肯定难不住赵一民,作为厂长,安排个把人进厂工作,是一句话的事。

假如这件事能成,金额上甚至可以稍作让步。

刘素芬深以为然。

杨昆心说果然如此。

他知道二叔这番建议是出于好意。

但二叔肯定预料不到,一年半,至多两年,玻璃厂就会和大部分县办企业一样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而被迫停产。

一停就是好几年。

再开工时,厂名已经改成了“易阳县华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赵一民由厂长摇身一变成了个企老板。

后面的事都是杨昆道听途说来的,他在厂子停产的第二个月就南下打工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反派:我成了主角师弟的替身 重生之一眼 四合院:我觉醒了最强地摊系统 我养成了四个大佬弟弟后被团宠了 八零娇妻:媳妇赚钱忙 离婚当天,禁欲大佬轻声哄我吻我 人间我不先开口,哪个神明敢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