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五十章 青山隐隐水迢迢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此时的应天书院又被称为“南京书院”。

天圣四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

范仲淹掌管应天府书院时,总结先师戚同文的教学方法,为书院制定出一系列学规,要求“为学次序”和“读书次序”,严格要求院生,固国本,厚民力,杜奸雄,明国事。

他还为应天书院,写下一篇千古流传之作《南京书院题名记》:

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为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此句堪称妙言,与《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文学家以及军事家的豪迈气概。(上述文段源于网络,略有删减修改。中国四大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或石鼓书院,后两者有争议,石鼓书院曾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后重建。文段赘叙,篇幅过长,故不再简述)

明哲和韵儿走得急,身上不带盘缠,只得徒步赶路,等赶到应天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天色渐渐变暗,城门即将关闭,所幸他们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入了应天府。

赶到了应天府,韵儿总算可以歇息一会儿了。明哲为了赶路,一路上都不带歇息的,韵儿哪儿有明哲那么好的体力,走这么远的路不说,还不让人休息,这怎么受得住嘛!

明哲看见韵儿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我说大小姐,你不老老实实地待在营地,非要跟我出来走这么一遭,现在总该后悔了吧?”

韵儿白了明哲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还好意思说我,若不是为了带你这把破剑,我至于这么累吗?你不体谅我就算了,还在一旁说风凉话!真是有好心没好报!”

“你口中的破剑,可是别人眼中的神器,你不想要,别人还争着抢着要。东西都给我吧!连同你的佩剑也给我吧!”

有人愿意为自己分担,韵儿求之不得,赶忙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红楼聊斋捉妖人 万世魔王系统 转生异界成魔王 一剑一酒一乾坤 神龙诀之九龙剑诀 玄天宗修士王离 绝对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