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章 宝刀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县城很有意思。说是“城”,其实不过是个“大农村”;说是“村”,偏偏住在里面的人都喜欢以“城市人”自居。在城乡二元论的世界里,这是一种身份上的优越感。

老秋的公交车,比老秋更加老气横秋。它有个江湖诨名,唤作“移动烽火台”——每多跑一公里,排出的尾气就相应地拉长一米,从楚鹿乡到县城个把钟头的车程,一趟跑下来,烽火烧天、狼烟大起,蔚为壮观,堪比古代烽火台,因此得名。公交车马上要进入西环,郝白感觉发动机都要蹦出来了,再过四个红绿灯,就是春风路。

转入西环,马路中央竖着一块大蓝牌子,挡住去路,上面“道路抢修”四个大字刺眼醒目。可能是当道者认为还不够醒目,于是又在“抢修”上面补写了“紧急”二字。路上站满交警,打着手势指挥大小车辆,从旁边小路一辆一辆挪过去。“移动烽火台”名声在外,早有交警望气而来,一把按住。老秋赶紧赔笑,连称“辛苦辛苦”,打着方向盘转向小路。车多路窄,烽火台又体宽烟大,众交警人人欲除之而后快,赶紧疏导交通,让其先走。

郝白闹不明白:“这西环才修了几天啊,怎么又抢修。”

老秋神秘一笑:“小郝老师,这你都不知道?”

老秋从反光镜里看着郝白不解的书生脸,先不解释,问道:“西环和春风路交叉口,有个‘创业大厦’,知道不?”郝白点点头。老秋接着问:“创业大厦楼顶有啥,知道不?”郝白摇摇头。

“哎呀,你好端端的一个城里娃,山里几年时光,都傻逑了!”老秋点了一根烟,一点一点挪着车往前走。

这话犹如利剑,直戳郝白心窝。

看着郝白脸上变换堆叠着难过、沮丧、无奈等等表情,老秋猛然想到自己心爱的张寡妇的孙子还在小郝老师的治下,不敢得罪,迅速哈哈一笑化解尴尬,赶紧解释:“情况是这么个情况。现在环保抓的紧,咱们县有个啥空气监测点,就是看空气好不好,就选在了创业大厦的楼顶。”

老秋吐出浓浓的烟圈和浓浓的酒气:“为啥用了一个‘选’字哩?这里边,学问大了!”老秋又猛地吸了一口烟,再次吐出的烟雾里,浮出一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全知全能表情。

卖完关子,老秋开始围绕“选”字进行深入解释:“当时啊,就是决策的时候,县里进行了深入的考虑、细致的安排、周密的部署:第一,让交通局去测车流量,放眼全县,看哪车流量最小;第二,让气象局去测风速,放眼全县,看哪风速最大;第三,让工业局去查企业,放眼全县,看哪企业最少;第四,让建设局去找大楼,放眼全县,看哪楼最高。最后一综合,得嘞,放眼全县,没有地方比这更好了,那就是——创业大厦的顶楼。”

老秋越讲越兴奋,酒也跟着醒了不少,继续说道:“选监测点,这就好比咱先人选坟地,大有讲究,是不是背山面河,是不是藏风聚气,是不是风水宝地,能不能保佑子孙,那都得思量思量,不是玩闹的。”

郝白听着老秋的闲扯,不时微笑应和,想着怎么找个合适的话头,问问老秋有没有刚才那个姑娘的联系方式。老秋正讲到兴头:“选好监测点就万事大吉啦?哪到哪呀,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啥是关键?咋的把这个点儿的环境搞上去,不在上边倒排,这才是要命的事儿哩。”

冷不防,“倒排”两个字,再次戳中了郝白心窝。

老秋连刺两剑而不自知,开始进行名词解释:“‘倒排’知道啥意思吧?”说着回头瞟了一眼车厢里的乘客,继续阐述:“咱这车上的农村老汉老婆,他们就知道撅着屁股土里刨食,哪知道啥叫个‘倒排’哩!”老秋呛了两口烟,一边咳嗽一边对郝白言讲:“人嘛,就得学习哩!不学,就跟不上形势哩!啥叫‘倒排’,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山晋江湖,我全家都是黑道 退圈后,老祖宗靠玄学爆红了 预言末日没人信,坐等末日降临 离婚后,夫人一胎三宝周总求复婚 重寻此路 被骗缅北,我在监狱写下的自传 神豪:开局百倍提升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