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4章 格局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逃离县城,逃离文宁。

这是郝白目前最急迫的想法。不离开不行。自从老秋把高仿真充气娃娃送到了县政府大院警卫室之后,郝白就有个诨名不胫而走——“娃娃局长”。不知内情的,以为这是形容郝白年轻有为、少年得志,所以是“娃娃局长”;知道内情的,明白这其实是因为郝白的娇娃故事,每每听到此号,都要会心一笑。

说起来,还要给老秋的二次助攻再记一功:本来这个诨名还没那么响,结果老秋自知送礼不当,立誓“一定要亡羊补牢,帮助郝白挽回局面”。郝白万万没想到,翌晨政府大院雪白的围墙上出现了一行浓黑大字:“买充气娃娃的,不是郝白,是俺山底村老秋!”笔法和意思都像极了武松血溅鸳鸯楼后的题壁血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但发挥的作用和武松的大字正好相反,人家武松是好汉做事好汉当,血色大字透出的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英雄豪气,而老秋的黑色大字里外里都透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欲盖弥彰,起到了越描越黑、黑上加黑的反作用。这确实是一个黑色幽默——老秋为了写好这几个字,先提着水桶和拖把在地上练了四个小时,然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色中,特意穿了不易被发现的黑衣黑裤,悄悄潜伏踅摸到政府大院墙下一笔一划写的,用的还是改造把“移动烽火台”改造成灵车时剩下没用完的黑漆。

政府大院警卫室里的娃娃,真正见到的人不多,“娃娃局长”的故事大都是口耳相传,但政府大院白墙上的大黑字,想看不见都不行,不看见都不行,可远比古代的露布皇榜、文革时代的大字报威力大得多。知道内情的,明白这是昨天娇娃故事的续集,看的津津有味,细细感受书写者的笔意和用意,期待不知道下一部还有什么奇招;不知内情的,以为这是政府新推出的文化墙,公然把“充气娃娃”写到政府大院外墙上,打破了公众对政府形象的呆板认知,明显是带有涂鸦的性质和网红的气质,吸引了不少本地的文艺青年、二逼青年们和外地游客来此合影留念。老郑县长上班时见此标语,先愣后怒,责成政府办公室主任谢公明一要迅速清除字迹、消除影响,二是立即开展调查、弄清情况,三要严肃处理到位、以儆效尤。谢公明赶紧带着后勤处全体出动,先从城管局调来绿化浇水的喷水车,发现字迹太黑根本冲不掉,再调来消防队的高压水枪,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再急令林业局征调给树木圈红涂白的粉刷师傅们、急令建设局从全县各大建筑工地调集刷墙匠人们一起动手,试图恢复本色、以白涂黑,没想到老秋的黑漆坚久耐用,入墙三分,抠也抠不掉,盖也盖不住,匠人师傅无奈,献上一策: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计就计,把整个墙全部涂黑。谢公明听出了匠人师傅的陕西口音,心说到底是老秦人啊,两千多年过去了,血脉一觉醒,还是色尚黑。

政府办的老乔先给郝白打了电话,说老子这每天有写不完的材料、报不完的表格、改不完的文件,忙得连死的功夫都没有,我是万万没想到啊,因为你小子的“大字报”,老子还写了一个舆情反馈的对上报告。郝白也万万没想到:这都成舆情了?老乔说,快别提了,自从进入万恶的信息时代,我们的主要工作就从应付上级转向了应付舆情,老乔想了想又说也不对,应付舆情主要是因为上级严令我们地方不能发生舆情,如果发生舆情必须第一时间及时处置舆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应付舆情也就是应付上级,真怀念以前车马慢、书信慢、反应慢、信息慢的年代啊。

郝县长打来电话,说他已向老郑县长进行了汇报,说明了情况,并已嘱咐过了谢公明,郝白是个好同志,组织上是相信你的,事情都是那个老秋干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即可,你不仅不知情,而且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老领导的不离不弃,让郝白感动不已。郝县长还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建议郝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山晋江湖,我全家都是黑道 退圈后,老祖宗靠玄学爆红了 预言末日没人信,坐等末日降临 离婚后,夫人一胎三宝周总求复婚 重寻此路 被骗缅北,我在监狱写下的自传 神豪:开局百倍提升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