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5章 推行户税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官府,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很多人他追求的就是一个人生理想,多纳一点赋税还是少纳一点赋税,对张昭、周瑜这种公卿而言并不太在意。

像张昭所在意的是朝政实权,以及得施抱负。

现在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孙策面前无法挺直胸膛,硬气不起来。

没办法,就算是天子、公卿,手里没钱,也难免底气不足。没办法理直气壮。

从军兴以来,江东的财赋就严重依赖孙策的补助。

从最初的筹集军粮,孙策正妻陈月带着三族变卖家产,才凑齐了十余万石粮草,供孙策势力的军队渡过浙江,南征会稽。

到后来孙策创建吴县织造署和海盐的滩涂盐田,掌握在孙策手中的财富极其庞大。

哪怕到了如今,兴建吴郡的大型水利之后,要给将校士吏发放廪给,供车徒之众征讨荆州,还是需要孙策出内库而补贴国用。

没有吴县织造署和海盐的万亩盐田,没有府库里的三百多万匹绢帛、盐场里积储的两百余万石海盐,哪有现在垂拱殿里的文武公卿们安然高坐?

财政、廪给、薪俸都指望着孙策,大臣们面对孙策自然就硬气不起来。

毕竟国家正税和孙策内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大臣们要是领国家正税、太仓发的薪俸,他们就能理直气壮的驳回孙策某些提议。

可现在他们领的是孙策内库倾斜过来的财富,这就跟主君和宾客一般的关系。

哪个宾客可以理直气壮的抗拒主君命令?

主君养士,不就是为了让其尽忠效死?宾客领着主君给的俸给,却拒不执行主君命令,那是什么行为?简直不忠不义。

公卿大臣们想硬气起来,就只能提升府库正税,可以说自己是为吴国而效力。

就像大汉养士四百年,士人可以说不听君令,但绝不能说不尊大汉。

张昭迅速算了一下,良田千亩或者奴仆十人就算是中下之家,这种有十名宾客的豪强之家,在一个县怎么也有十余户。甚至像吴县这种富庶之地,野无旷土,可能良田千亩者上千户。

毕竟就算千户之家,才良田万顷。这对大豪强而言,可能只是一两家的资产。

不过即便按这个数字计算,江东一百一十九县,最少能征收十余万缗的户税。

如果再加上对大豪强的算缗,亦有十余万缗。

那江东可能会有二十余万缗的户税,将来推及天下,仅户税的收入就有上百万。

有了这个规模,公卿们的底气就充足多了。

所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张昭说道:“今郡国颇被灾害战乱,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将军损膳省用,出内库以振元元,而民不齐出南亩,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富者豪猾奢靡,酒肉腐臭。”

“自古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将军施行户税之法,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乃是善政。”

“臣以为配合江东通宝,施行地方,必能缓民间之怨,而得士吏之心。”

孙策也直接点头,说道:“这户税所得,孤将取其半,以增将校士吏之廪给。”

随着江东逐渐平稳,百业俱兴,民生饥馑有所缓解,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官吏将校,都已经不满足于初步的温饱所需。

一个月发一百八十钱,买六石粮食,已经显得俸禄相对贫乏。

一名斗食小吏,想要给妻子买匹布,买斤肉都捉襟见肘。廪给不足,自然滋生腐败。

而近十万贯的户税划拨下去,发给四万士卒、两万官吏,哪怕一名小卒亦能得到一贯钱。

那将士们必然会极其拥护这项法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三国之太史子义 疯了吧,朕的朝堂皆奸佞 大乾第一纨绔 为龙之道 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 开局被绿!直灭未婚妻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