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葛之战的故事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布阵,严阵以待,准备与周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针对周军的三军部署,郑庄公也将郑军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军、左翼防御阵型(左拒)和右翼防御阵型(右拒)。其中,公子忽(曼伯)指挥右翼,冲击周军左翼;祭足指挥左翼,攻击周军右翼;原繁和高渠弥共同指挥中军,紧跟郑庄公,协同左右翼作战,并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出击。

在西周时期,战争活动遵循一套严格的“军礼”制度,强调以礼为先,以礼为本,旨在追求道德和军事双重层面的胜利,而非单纯消灭敌军力量。那时的常规作战方式为三军对阵,中军先行,左、右军随后跟进。战前,郑国的大夫公子元仔细分析了周室联军的组成状况,发现周王亲自指挥的中军是精锐劲旅,战斗力强劲,而左、右两军则是由各国临时拼凑而成的联军,缺乏统一指挥和凝聚力,尤其是陈国因内乱而军心涣散,斗志低落,战斗力薄弱。基于此,公子元建议郑军在开战时应保持中军稳定,不急于出击,优先打击周左军的陈军,预料陈军会迅速溃败;随后转向右翼,击溃蔡、卫两军组成的右军,因其本身战斗力不强,加上受左军溃败的影响,必将无法有效抵抗;一旦左右两军溃败,必然严重影响中军士气,届时郑军便可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周中军,从而赢得全面胜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庄公采纳了公子元的合理分析和建议。当时作战主要依赖战车,每辆战车通常由三位甲士驾驭,七位甲士伴随作战,其余步兵则在前方冲锋陷阵。以往的作战经验表明,当诸侯联军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时,一旦前列步兵被突破,战车便失去了保护,无法发挥威力,因此常常战败。郑国大将高渠弥吸取教训,创新提出了改变传统战车阵型的构想,建议将战车置于阵型前端,而步兵则以五人为一组,分布于战车两侧和后方,填补战车间隙,确保步兵与战车紧密配合,形成攻守兼备的整体阵型,因其形状类似鱼鳞,故此阵型被称为“鱼丽之阵”。郑庄公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这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役中,果断采用了这一前所未有的战术布局。

战斗打响,周桓王率中军擂鼓向郑中军发起挑战,但郑中军并未正面应战。周军正在困惑之际,郑军左右军以鱼丽阵型突然杀出。战场上,郑军将领通过旗帜和鼓声指挥调度阵型,郑大夫曼伯指挥右翼首先向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发起猛攻。正如预测,陈军迅速溃败,逃离战场,周室联军瞬间失去左翼支撑。与此同时,郑军左翼在祭足的指挥下,对周右翼的蔡、卫两军发动攻击。蔡、卫军同样抵挡不住,甫一接触便纷纷败退,乱作一团。

周桓王所率的中军在失去左右两翼支援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心浮动,秩序混乱。郑庄公抓住时机,挥舞旗帜指挥郑中军加入战斗,与祭足、曼伯分别指挥的左右翼军队合力对周中军展开夹击。周中军在郑军三面攻势下,军心大乱,无法抵挡,最终大败而退。

周桓王负伤撤退时,遭到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勉力指挥军队突围。祝聃等人建议乘胜追击,俘虏周桓王以扩大战果,但郑庄公审时度势,考虑到周天子虽已丧失实权,但仍象征着天下的共主,过度逼迫可能会引发其他诸侯的反感,让自己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上处于劣势。于是他阻止祝聃,声称:“我们的目的是自卫,避免国家覆亡即可,不应用尽手段逼人于绝境,尤其对手还是天子。”

战后,郑庄公为了显示对周天子的尊重,特地派大夫祭足去探望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并表达了与王室和解的愿望,以缓解两国紧张局势。周桓王复辟周室的梦想彻底破灭,面对郑国伸出的和平橄榄枝,他也只能接受葛之战的失败,与郑国握手言和。

葛之战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郑庄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成最惨炮灰?她退婚摆烂杀疯了 崩坏:开局捡到白毛团子 與你常在 胖爷要超神 和离后,我转身嫁给镇国王 喜新厭舊 没关系,是命运的齿轮在瞎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