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六章 引钞盐法,革故鼎新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盐监想要得某的晒盐法扩充产能,便要答应此事,否则待到来年某依靠华亭一县便可出产至少三十万石盐。

到时哪怕曹公直接将他们撤职都不会致使浙西盐税亏空,因为华亭一县便能满足浙西全境用盐所需,而越往后华亭县产盐数目只会越发膨胀。

而接受某的条件反而会让他们得利——曹公同意某收取他们送来的粗盐时都以七成比例折算为精盐,视为其已经完成每年两税的额度。

同时出售盐引的收入还会取出一部分作为各地盐监官吏的薪俸,这些监使每年光薪俸便可多得五百贯,考功司那边更是稳当的评为上等,他们如何会不愿意?

再者二兄可知某产此精盐所需成本多少?一斗只需区区六文!

其中三文乃是积薪烧制石灰所用,待到明年新的石灰窑建成后成本还能再降低一文,而旧法制盐,粗盐一斗的成本也有足足七文半,这还是所得卤水中苦卤占比较少的情况。”

“但曹公为何甘愿......”

顾博话还没说完就晓得自己问了个蠢问题,显然在顾柯的盐法实行后,得利最大的便是曹确统辖下的浙西观察使衙门。

在最重要的盐税收取上能完成集中就等于掌握了一地财权,对于任何一个观察使,节度使这样的地方主官而言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而顾柯的改制等于将利润最高的精盐生产完全垄断集中,这对于食盐专营制度而言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因为盐税的利益几乎完全来自于垄断而非盐本身的价值,生产越集中越有利于官府攫取垄断利益。

而我唐朝廷在海盐上所得利润自元和三年(808年)达到七百二十七万余贯的顶峰后一路走低,当时官订盐价为一斗二百五十文钱。

此后官盐多次涨价然而海盐收入反倒降低,可见海盐产量在近几十年来始终在下滑,形成了因产量降低导致收入降低从而加价进一步导致收入再次降低的恶性循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现下浙西去年一年的盐税收入已跌落至不足一百万贯,还不如对岸淮南道盐税收入的一半。

此番顾柯的盐法便是要从私盐贩子和越境销售的淮南官盐手中夺回浙西的盐税,故而提升产量,改进工艺和降低售价都是必须的。

当然顾柯没有告诉二兄的是,此番盐法能顺利推行还得益于自己通过青龙镇刘氏特意与苏州监军使刘忠爱暗中达成的协议:

顾柯每年会从华亭县的精盐产量中匀出两万石,由青龙港发出运往淮南,福建乃至海东等地销售取利,价格定在一斗二百文,刘忠爱占六成,刘氏占一成,顾柯占三成。

刘忠爱每年可从中牟利两万四千贯,自然是乐见其成,有了他的支持再加上曹公的命令,盐法改制已然势在必行。

而顾柯自己并不拘泥于仅仅靠这点蝇头小利损公肥私,他计划把自己分得的一万两千贯全部投入用于扩大徐浦盐场的盐业再生产和技术改进,争取在明年内完全占领浙西和宣歙的食盐市场。

近来因盐法改制成功他在华亭县内提高了向亭户的食盐收购价格,原本盐官收盐往往压价到每斗十文以下让亭户几乎无利可图,他直接将收购价提升至每斗十八文,让徐浦场亭户收入近乎翻番。

原本苦不堪言的亭户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几乎每日都有失地农民前来投奔希望成为亭户,徐浦场原本只有二百来户人家,现下已然高速膨胀到了四百余户,而这个数字如今还在不断攀升。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让顾柯原本计划的食盐产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他甚至有种预感,明年华亭县一县产盐可能会堪比年产六十万石的扬州海陵监。

有了这般雄厚的财力支持,他有信心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贞观开酒馆 小关公 泰机甲战车 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绝世修真 综穿:漫漫修炼路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