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章 师傅的建议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说的好,男儿十五夺父志,女儿十五成佳人。既然他舅同意守田到城里去拜师,我们做爹娘的不会拉他的后腿。守田已经长大了,那就让他出去闯一闯吧。”

兄弟俩听到这话,放下手中的活计围了过来。守田的性格与大哥不同,他不仅胆大而且生性好动。由于他早就想到繁华的城里去看看,所以对舅舅的建议非常高兴。他问道:“师傅,为什么拜师要去太谷城?”

苗根有笑笑道:“守田从小跟着舅舅在乡下行医,整日都在这大山里转悠,从没出过远门。今后你到太谷城里去走走看看,就一切都清楚了。现在在民间,用来形容山西商业红火的民谣,有‘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的说法。从这句民谣中,便可知太谷城商业兴隆之一斑。太谷城里商业繁华,其他的行业,肯定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医道也不例外,让守田去太谷城,是因为拜师的机会多一些。”

在一旁的守望,每年秋后都会跟着老爹,到太谷城里去摆地摊,对城里的繁华景象深有感触。此时他插话道:“二弟,你说说,老爹每年到城里去摆地摊,为什么不到近处的并州府,反而舍近求远要去太谷城?大哥这几年跟着老爹进城,现在才算明白了。老爹之所以去太谷城里摆地摊,是因为城里做买卖的人太多了。尤其到了腊月的时候,太谷城里天南地北的商人们,他们怀里揣着银子,肩上扛着货物,人群如河水一般。”

苗根有听到此,连声叫好:“没想到守望这几年在城里摆摊卖货,经商的本领已经大长。已懂得人流就是钱流这个道理了。”

守望则腼腆地说道:“依我看,二弟想拜师的道理也一样。城里的人多,看病的人也多。那郎中大夫看病的经验,治病的医术,肯定比一般的郎中强得多。再说,太谷城里祖传的中医世家不少,找个懂中医的老师傅应该不难。”苗根有听了点点头。

陈春林也说道:“眼下就要到农闲时节了。依我看,今年就让守望带着守田,先到城里去摆地摊,叫他在城里长长见识。这样守望腾出手来,也好去打听一下城里有名望的老中医,看谁愿意收他做徒弟。”

见全家人都同意他到城里去拜师,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陈守田不禁喜笑颜开。苗氏见状却斥责道:“你哥老实沉稳,不像你毛手毛脚。到太谷城里去拜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你都要听大哥的话。”守田听了,嬉笑着点头称是。

守田爹娘所说的到城里摆摊卖杂货,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晋中的西山里出产煤炭,而大明开国以后,已有不少商人在西山里开采煤炭资源。在陈家村不远的大山里,就有一些商人在乡下开炼土窑,他们利用当地产的煤炭作燃料,烧制砂锅、砂壶、粗瓷器皿等土产用具,供商贩们运到城里去销售。而爹爹陈春林到太谷城里去卖土产杂货,却是因生活所迫。

小守田出生后,虽说家里添丁加口是好事情,但爹娘的生活负担更重了。守田的老爹,除了祖上留下的几间土屋,村西北的几亩山坡地,守田娘在家里养几只鸡,喂一两口猪,别的收入就没有进项。由于陈家村全是旱地,所以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全家四口人还能勉强维持温饱。但遇到欠收的年头,全家人就得糠菜半年粮了。加之后来守田闹病,家里的生活一直紧巴巴的。

小守田七岁以后,陈春林便和苗氏商量,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自己想秋后农闲时,到太谷城里去摆地摊,以此来挣点钱补贴家用。在征得苗氏的同意后,从那年开始起,每到秋末立冬前,陈春林就会去一次太谷城。他在城里的货栈批发一些土产杂货,然后在城里的路边摆滩叫卖。那几年守望还小,家里只是陈春林一个人去城里挣钱。等守望过了十二岁以后,他也跟着爹爹进了城,做了陈春林的帮手。

对于爹娘今日的安排,大哥守望觉得挺周到。他说道:“爹娘舅舅你们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一个剑客无视防御很合理吧? 乱世军武:从流民到大王 剑来处处是算计,信不信我不玩了 大唐里正 全日谈赵子龙演义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三国:我,汉少帝令群臣以死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