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大同镇城前方的空地上出现了道道大帐,与破虏城相距不足百里。正是王守仁率军赶到,他到了大同镇城没有入内,反而率领士卒在城外扎营。
这天刚过了正午时分,只见王守仁大帐里坐了四人。为首一人英姿挺拔,身穿大红官袍,虽然年过五十依旧精神抖擞,不威自怒,正是新建伯王守仁。李昆,桂勇与蔡天佑三人打横坐在两侧。
李昆看着首位男子,紧绷的神经总算是得到放松,道:“新建伯,这次由您统兵,我看小小鞑子抬手可灭。”
王守仁连连摆手,道:“鞑子擅于野战,我们若是出城与他们野战,败多胜少。”
紧接着王守仁又问:“对了,你们可看出这鞑子此次的反常?”
“反常?!”李昆低声喃妮。
桂勇抢先开口:“此次鞑子选择全面开花,好像不是为了破城,好似...好似是为了试探我大明的军备一般。”
王守仁一拍手掌:“没错,这次鞑子根本就无意破城。准确来说,破城是次要的。
这次凡是战力孱弱的卫所,防守不利的堡垒,全都要加强防备,防止鞑子下次突袭。”
蔡天佑与桂勇不住点头,毕竟,这大同现在是他们的治所。大同是京城西北的屏障,如果大同城破,大明估计又要遭遇鞑子围城的惨剧。
哪怕没有那么严重,鞑子就去京师附近抢一通,朝廷的颜面一样扫地。因此,二人不敢马虎。
王守仁又叮嘱了三人一番,便决定大军即刻拔营。他将带来的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往拒门堡方向,那是镇城的门户,堡内上千守军,同时也是遭受攻击最猛烈的。
另外一部分往镇羌堡方向,那是为边塞首冲之地,又为阖镇大市集。最后他亲自率领剩下的两万人马,径直奔向大同镇城的北大门,依托有利地形,抵挡的鞑子的进攻。
至于反攻?就凭如今的大明,怕是难以与鞑子的骑兵抗衡。正德年间,朝廷还会不定期的组织武将去“搜套。”
明朝文官以军功封爵者一共只有三人,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其中威宁伯王越就是凭借与蒙古作战的军功获封威宁伯。
由于“大明战神”朱祁镇,也就是宪宗他老爹,将京师三大营的精锐败了个精光。到了朱见深即位的时候,大明的边患已经十分严重,明军被迫将兵力收缩。
水草丰美的河套自然就成了蒙古人的放牧地,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时不时骚扰大明边境。朱见深一咬牙,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成化初年,宪宗计划在草木还不茂盛、蒙古部落粮草不济之时,派遣宁夏镇和偏头关的兵马分头过河进剿。遗憾的是第一次“搜套”失败了。
不过好在,成化九年,蒙古主力自河套全线出动,向安定(今定西市),秦州(今天水市)州县逼近。王越命令宁夏总兵固守待援,自己则是带领骑兵出长城,直捣河套,建立不世功勋。
王越成功后,朝廷定期都会定期举行“搜套”,史称“成化犁庭。”
王守仁自然也想复刻王越的壮举,可惜如今朝廷的军备糜烂,防线一退再退,现在河套又全都丢给了蒙古人。
当天傍晚时分,王守仁带兵赶到大同镇城的北大门。此时,鞑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得满地的散乱的尸体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王守仁看着这幅场景,脸色微微动容,对着部众说道:“把将士们的尸体收敛一下,好好安葬吧。”
军令一下,他手底下的士兵立马有序地行动起来,将明军从尸山从挑了出来。不少明军还死死地拽住鞑子不放,可想而知生前的战斗有多激烈。
入夜前,王守仁让人注意警戒,防备鞑子去而复返,自己则是带着亲兵开始巡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