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二百九十六章 激进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毋庸置疑,孙可望是不希望看到李定国和郑成功联合起来的,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他就越难制衡两人,那便意味着内战会提早许多年爆发。

孙可望自然不会以为现在这种划分势力的方式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反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但却已经是当前局势下最好的选择了。

至少,对外用兵和他的威望可以使得内战推迟几十年再爆发。大家都有强悍的军队,都想要分配更多利益,怎么可能会有人心甘情愿退出,或者是轻易妥协?

用这些兵马去开疆拓土,为后代创造更加安全良好的周边环境,总比自己人打自己人,耗尽国力来的要好。

而且孙可望要去开的是辽东,内外东北,无论是刘文秀主攻的西北,李来亨主攻的蒙古,还是李定国主攻的安南,郑成功主攻的台湾,都无法与之媲美。更不用说,他这样安排,本就是存着私心的。

刘文秀,李来亨等人以对外开拓为由保全自己的兵权,李定国和郑成功最终也必然如此,但他们攻打的地方,无疑最终会使得他们的兵马消耗大半。

用兵西北,蒙古,补给都十分艰苦,敌人虽弱,但草原戈壁却十分可怕,稍有不慎,便是折损过半,而台湾盘踞的荷兰人,海军远胜于郑成功的水水师,还有坚固的棱堡,郑成功不损失一两万兵马,恐怕根本攻不下。

而难度系数最高的,则是李定国要对付的安南了,且不说两广的核心地带——珠江三角洲和安南的核心地带——红河三角洲之间千山万水相隔,便是当地根深蒂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豪绅大族发动的游击战,就足够李定国头疼的了。

但孙可望的辽东,只有几乎已经被消灭的满清残部,辽东的土地更是早已经开发,而且几乎没了原住民,想要重新移民,建立据点,完全控制辽东,然后通过羁靡和贸易手段,逐步控制整个黑龙江流域,内外东北,以十七世纪的生产力而言,并不困难。

换言之,在孙可望的小算盘里,等这些疆土基本上收回,就算没有收回,那些敌人也基本上被打残了之后,就是他真正一统全国,收回各省兵权的时候了。

要知道,全国的产粮地,基本上都在他的手里,江南,也在他的手上。这便是不断保持强军的最大底气,也是孙可望倾向于这样安排的原因。

而这一点,另外四人其实或多或少也能猜到,毕竟孙可望这算盘打得太响了。可许多事情,并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既然孙可望占了优势,又不失道义,他们也不能不妥协。

李定国和手下谋士一番商议思考之后,对于两广倒是十分满意,虽然土地少了,但天然的山脉屏障和珠江可以确保了他的半独立性和控制力,攻下安南之后,通过海运,粮食也不成问题。

但李定国还是想要讨价还价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广州和澳门的贸易权和即将筹建的南洋水师,他必须要有一个。

理由也无可反驳,为了征战安南!

对此,孙可望和孙征淇自然不会同意,陈齐策,邓耀等主将也并不愿意归属到李定国的麾下。最后双方都各退了一步,「广州武器局」归李定国了,但海南划出了广东,独立成「南洋镇」,同时也是即将组建的南洋水师的基地。

李定国本来想要的就是「广州武器局」,海贸和水师不过是幌子罢了。他自然也听说过海贸很赚钱,同样知道水师很重要,但他对这些都没有很浓厚的兴趣。打仗看的,最终还是有多少骑兵和枪炮。

而郑成功这边,孙可望同样做出了妥协,他一开始给对方的条件本来就是极度苛刻的,实际上是一种试探,要看的是郑成功的反应。

郑成功其实也并没有真的要和孙可望决一死战的意思,特别是张煌言再三劝告之后,他更加没了战胜孙可望的信心。既然有得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