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沈懷瑾早想到了這一點,這段時間出部落採集,他除了找熟悉的植物,還會著重觀察哪裡有黏土可以用來燒陶。目前看下來,只有山谷內溪岸的黃黏土和山谷東邊那條大河河岸的紅黏土比較合適。
沈懷瑾當晚仔細研究了u盤裡關於燒陶的資料。
燒陶首先得建窯,u盤裡有好幾種建法,比如橫穴窯、圓形窯、十字通風窯等,沈懷瑾最終選擇了十字通風窯,一是因為不需要人力鼓風,二是因為這種窯能達到比橫穴窯更高的溫度。假如日後他找到了高品質的高嶺土,沒準還能燒出更好的瓷器來。
他將建窯的地點設在了部落對岸,也就是山谷內被l形溪流劃分出的、較小的那片土地。唯一的缺點就是來回不便,溪流到了中下游已有四五米寬,沈懷瑾要想從居民區過去,要麼從山谷口走,要麼繞道溪流上游跳過去。
不過沈懷瑾已有打算把自己的屋子建在溪對岸,因此提前把窯建在這裡也不是問題,還能避難部落里的人影響他燒陶。
第二天上午,沈懷瑾先隨著音一同出去採集,順路去河岸邊背了一筐紅黏土回來。
回到山谷口,他向音招呼了聲,就直接往溪對岸的方向走了。
沈懷瑾先在溪旁挖了兩個坑,一個倒河岸的紅黏土,一個倒溪岸的黃黏土,分別加水消解,揉去泥土中的石塊和草莖,這樣處理過的黏土水分較多,不好塑形,沈懷瑾就將他們放在陽光下晾乾。
趁這工夫,沈懷瑾開始做陶窯。
厲見他頂著大太陽,獨自在對岸忙碌,直接下水遊了過去。
「要幫忙嗎?」
他破水而出,發梢甩出許多水珠。
優質勞動力不要白不要,沈懷瑾點點頭,「麻煩再游回去借兩個大陶罐來。」
厲:
沈懷瑾挑了塊植被覆蓋少的區域,先用木棍在地上畫出了u形的基準線。等厲過來後,讓他挖了個深坑,再去挖些溪岸的黏土,去掉石塊和植物根莖後倒入坑中,混著乾枯的樹葉踩勻。
他就拿這些黏土開始壘窯子。
先順著基準線壘出一個u形第一層,順便在火箱的位置也就是u開口處挖個坑,待第一層乾燥些以後,壘上第二層,這樣依次壘上五層。壘到第六層時,使側壁的頂部慢慢彎曲,防止封頂時塌陷。這樣從前向後就形成了拱形的輪廓,也就是讓u形的凹處低於側壁。
接著他將木棍壘在了兩個側壁之間,並在上面加蓋泥頂。
為了穩定,黏土需要乾燥一些後才能加蓋新的,雖然只是壘了幾層泥巴,沈懷瑾和厲卻是整整幹了一個下午。
臨山原這段時間基本不會下雨,沈懷瑾這才放心地去睡了。
第二天沈懷瑾仍舊早起,來到對岸繼續幹活。
難得的,一向遲起的厲已經等在了原地,他解釋道:「今天午後我得帶隊去捕獵,上午幫你多做點活。不然就你那個力氣,得干到什麼時候。」
沈懷瑾習慣了他狼嘴裡吐不出象牙,也沒拒絕他的好意,讓他繼續搬土做壘窯的材料。
他打算今天就把u形凹處的煙囪壘好。煙囪很重要,可以達到通風效果。壘得高,則進風多。沈懷瑾照例是一圈又圈壘上去,中途等待的時候還挖了個側門,用來放取陶器。
因為厲學會了壘煙囪的方法,沈懷瑾讓他幫著繼續壘,自己則取來了前一天晾曬的黏土,混合一些細沙,捏出了六條細長的長方體,用來製作爐排。
他在原地生了堆火,將爐排烘乾,又在窯內添加了側架,安裝上硬化了的爐排。
爐排的設計可以讓燃料脫離地面,這樣空氣就能通過燃料床,提高燃燒效率。
那邊,厲也將煙囪壘到了適合的高度。
沈懷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