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夏莹若加寻思,便冲赵胖主任赔笑脸道:“对不起啊,我的态度也不对。”
胖主任不大情意地道:“算了,都是为了工作。”
李书记这方笑道:“这就对了嘛。将相合了,我们的工作才会不断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是老朽了。重担需得年轻人来挑。对于新的一套思维,方法,我们老同志不要看不习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常言说的好,路遥知马力。小夏一上手并没有开会啊,做计划啊,而是主动去接了一个差班带起来。从实践出发,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赵胖主任在李书记处没得到好气,便趁机起身告辞了。
李书记这方对夏莹道:“小夏啊,你讲课的风格我很欣赏,先让学生跳出纯粹的研习文字的老诓诓,使他们先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做诗,做文章。这些文章诗歌为什么能流传至今而仍被人吟诵不已。如果只是给学生分段摘句,那可真成了新时代的老八股了,呵呵……”夏莹听着不禁叹道:“是啊,不了解生活真谛,培养信念,哪能成才啊!”李书记听着直夸她说的好。之后他们又对今后工作做了进一步的交流。李书记鼓励夏莹放开手脚干,有雷他顶着。
夏莹得了领导的支持。不禁情绪高涨。第二课时,夏莹便从教材室借来一张古琴支在教室里。另还有一幅笳板。同学们不知何意。还以为调课程了。
上课时,夏莹着装格外清雅端正。进得教室。下面的学生便嘻笑道:“夏老师要做新娘子了。”全班同学起立问好后。夏莹便走在孩子的桌椅间笑问道:“同学们。可将王安石的《梅》背熟了?”
同学们齐声答道:“背熟了。”有些同学便调侃道:“四岁就背过了。”引得班里同学一阵哄笑。夏莹不以为然地道:“那好,我起头,大家集体吟诵一遍。于是她起头道:“‘墙角数枝梅’预备起……”于是学生们便集体吟诵了一遍。
完毕之后夏莹又问道:“谁能将这首诗吟唱一遍?”
这时学生们却是傻眼了,都不由交头接耳地叽叽喳喳起来。
夏莹这方道:“诗,又叫诗歌。歌,自然就是唱了。就如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它们有其固定的韵律。而且很是讲究文体。如我们学的这篇《梅》,它属律诗,又叫绝句。讲究平仄,对仗,压韵。很是适合吟唱。而古时曲律能流传自今的已为数不多了。它们的音韵极为讲究,多舒缓而悠长,音色美妙,能表达的感情细腻而又丰富。今日我就《梅》这首绝句为大家就古琴伴着先吟唱一遍,同学们先感受一下何为古风古韵。”随后她便就着古琴曲为学生们吟唱了一遍。这让同学们一时倍感耳目一新。他们没想到原来古人的诗歌是如此多的。而且听起来是那样的悠远流长,揉肠荡气。
之后夏莹随声叫道:“邵国伟,过来帮老师打笳板。”
那男同学忙起身来接过笳板跟着夏莹饶有兴趣地打起来。好几次与夏莹唱词配不着,急得直冒汗。夏莹鼓励他不用着急,慢慢拭来。然后以手示意他应该何时打板。四五次后方才配合好了。二人这方坐在一处。进行板琴合奏。之后夏莹合着古琴之音教习同学们吟唱起诗歌来。其音美妙动听。立刻让全班的同学对她倾慕不已。同学们这方明白了,原来古人作的诗歌竟有如此妙境。
放学后,孩子们都从教室走完了,夏莹仍一个人呆在教室里。刚才她还心情舒畅,志趣饱满。这会儿却一个人觉得空落落的。随手拨弄了几声琴音,也是断断续续,不能成曲。
这时,门外走进一女士,却是王淑珍校长。旁边携一六七岁大小的漂亮小姑娘,那一双忽伶的大眼睛直对夏莹流露出羡慕的目光。之后小姑娘丢了妈妈的手走上来冲夏莹笑道:“夏老师真是个才女!”
夏莹拢过小姑娘抱进自己怀里疼爱地摸着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