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琵琶是源自平行世界的陈继,这是陈继唯一会的民乐乐器;古曲唱法自然源自陈绩,工尺谱早就在记忆力浮现。
当中秋即将来临的时候,《水调歌头》不断地在陈季的脑海里浮现、演奏。同时段交替的还有琵琶弹奏的方法。
为了缓解这两个不同时空记忆带来的头疼,陈季在华夏电视台借了一把琵琶摸索过。让思念在指尖流淌。
实际上,在古代,琵琶就是勾栏瓦舍宋词演唱的灵魂。一把琵琶足矣倾诉最原始也是最本质的宋词的情感。
陈季看了眼台下摄像机,以及许多人举起的手机拍摄,他补充了一句:“大家可以拍,但请别外传。”
说完,他就进入了旁若无人的状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清脆透亮的声音,独自在四合院里传出。饱满的颗粒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雅致的琵琶曲调婉转,与琵琶曲却有所不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与现代歌曲,乃至是戏曲几乎都不同的腔调、唱法,抑扬顿挫地在琵琶声的伴随下,歌声袅袅而出。一股如同飘飘欲仙的悠远感随着陈季的歌声袭来。
仿佛是苏轼的洒脱与思念,仿佛是宋代的多元并存的兼容与光风霁月的风雅,仿佛是一幅孤高旷远的意境,萦绕在现场每个人的心间。
那是最原始的韵味,是最为还原宋代文化的风情。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终宋一朝,湮没的文化之花在此刻绽放。
不少深入研究《一剪梅》的人明显听出了差异。在张意等人的感受中,之前虽然感觉叶青宁和林一凌已经复原了宋代古韵,但相比于陈季,这似乎不像是复原,而是还原宋代生活意境。
陈季一句一句唱着,一声一声弹着。或者说,晏殊的那句“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最为贴切,每一个曲调,每一句词,都是陈季内心的真情流淌,是对近800年前明月彩云的相思。
弦弦掩抑声声思。
陈季的声音越平静,曲调越婉约,相思之情越浓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吧,一切都寄托在了娓娓道来的琴声与歌声之中了……
一曲终了,四合院万籁俱寂。
隔了十余秒,开始有人鼓掌,掌声越来越响亮。
转折来自于,前排就坐的某位年迈的大师站了起来。
赵书铭、高大景等人是认识前排那道背影的,那是当代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华夏文化传承倡导领袖。当他们看到熟悉的大师站起来,他们也没理由继续坐着。
这个节目就像是金色大厅音乐会的高潮献礼,无论观众级别有多高,当认可了表演者的艺术成就,会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
马晓禹如坐针毡,完全不情愿地跟着站了起来,手上稀稀拉拉地拍着,就像是喝倒彩一样。
陈季凝望了那轮圆月,起身鞠了一躬就下了台。今晚的任务基本已经完成。
陈季回到座位上,江越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跟他打交道了。
主持人康爽、董冰冰是鼓着掌上台的。
康爽:“请各位老师就坐。今晚确实十全十美,我们已经看到了宋词文化复兴之花在华夏大地盛放,这是我辈努力传承华夏文化辛勤的结晶,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一直在努力。”
董冰冰:“是的,也为我们今天中秋茶话会的曲悦中秋划伤了圆满的感叹号,为接下来的品评月圆拉开团圆的序幕。”
在两位专业主持人的串场下,“曲悦中秋”被拔高了格局,达到了新的高度,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