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20章 关于未来的思考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南北议和之后,天下四野的战火终于暂时熄灭了。没人知道那泛着火星的干柴堆何时会再燃起,众人只知天下大乱已经20年,每一天和和平都是难得珍贵的。

李布接下去的计划分三步。

第一步,在自己的南方恢复生产与民生息。同时厉兵秣马整军经武以待日后北伐。

第二步,利用华夷之辩在北方大做文章,离间满清和北方民众。李布料定满清初定北方,那些功臣宿将肯定要圈地投充趁势大肆敛财。如此一来,短期之内这满汉矛盾是无法弥合的。

第三步,支持郑大木做大,然后借助其水师之利,水陆夹击满清。

李布作为现代穿越者,格局自然得打开。若是为了自己一家一姓,将江南半壁当成禁脔那就是勇者变恶龙,着实没有意思。难得穿越一回,那不得整点大事,博个开天劈地古往今来都无人能达到的盛名。

李布是要连骗带哄加逼迫让郑大木往东边大海进发。古来坐拥天下者对于开拓海外都是持排斥的态度,乃是因为在他们眼中开拓海外劳民伤财无利可图,并且还会让去往海外的势力脱离自己的掌控尾大不掉。

这个时代的海洋就如同荒漠一般,在古典君王们看来无利可图,连鸡肋都算不上。朱棣让郑和下南洋,那是为了装13,根本就不是为了搞钱或者开疆拓土去的。这一点从郑和船队的作为就能看出来。

也正因为华夏古典的知识分子不知道海洋意味着财富,大明后来才会发生烧毁郑和航海资料的事情。

作为后来者的李布眼光自然当世之人不同。陆地是基本盘,海洋意味着未来。

但李布不指望当世之人会有人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想法,他们的眼界被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限死了。

古语有云:坐井观天。可是出了井口,这外头的天虽辽阔广大,可天外还有天。

因此李布才要对郑大木连哄带骗外加硬逼,为的就是逼他跨出那最艰难的第一步。

至于郑大木做大后会不会和自己分庭抗礼。不用想,肯定会。因为郑大木一看就不是个乐意打工的人。可这无所谓,若是郑大木愿意当个打工人,那李布还不放心让他去开拓海外呢。

只要能将华夏文明的视野开拓出去,是谁来干这件事不重要。哪怕郑大木日后在海外自立那也不重要。李布只关心一点--出海后能否将当地民众给同化了,别整了半天入夷狄则夷狄之,反被当地人拉到了同一水平线。

而郑大木显然是从传统文化墨水缸里泡着长大的,用这种人才放心。

李布的视野已经越过北方的满清,看到了百年之后。因为只要李布守着华夏正统,那北边的满清无非是两条出路。一是死硬到底然后成为蒙古第二,只要李布这边始终坚持华夷之辩,北方的汉人在满清压迫之下,就会不停地反抗。

二是为了对抗李布而真正采取满汉一家,将自身的统治阶层逐步汉化。这样的话都没必要灭清了,因为满清会带着东北老家把自个儿嫁进门。

因此,时间和机会在李布这边。他所依傍的不仅仅是南方更加富庶的资源,还有正统传承这个大杀器。大怂朝始终被北边压着打,那是因为他们不敢放开手脚让下面的人去搞。

要是让岳飞韩世忠他们放开手脚去搞,10个金国都得被踩死。大怂朝之所以是大怂朝,完全是自己重文抑武之策给整的。

赵匡胤他们家是见多了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最重要是自己得国不正。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抢了自己恩人的江山,这屁股一万年都擦不干净,他敢给手下人放兵权才怪。

所以啊,一个国家的上限是从一开始就被限死的。

赵家自己也知道,皇帝在后头皇宫里排兵布阵那是不行的,要想打胜仗就得前方的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 孵蛋皇后 庶子之征 当家主妇 残阳起风雷 儿子带手机穿越明末,老爹供物资 天策之永徽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