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2节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起《礼记》:“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凌蔚道:“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凌蔚道:“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一考官拿出《周礼》,道:“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

凌蔚道:“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

几来几往,在场的所有考官都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抽背”。凌蔚的考试大纲中除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其他别人写的注释和经义文章,共上百篇文章,他们都一一抽查过,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凌蔚除了让续水之外,中途都未停顿过。

吴考官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在大家都不再“抽背”,凌蔚也微笑不语,现场鸦雀无声的时候,吴考官叹了口气。

他站起来,正了正衣冠,对着凌蔚长长一作揖:“是下官小人之心。凌瑾堂高才,下官不如也。”

“吴大人何必这样。”凌蔚把吴考官扶起来,道,“瑾堂年少,诸位大人不信任,情有可原。若诸位大人已经认同,那就协同努力,不误了科举大事才是。”

“凌大人宽宏大量,但下官却不能厚颜无耻。”吴考官面如死灰,“下官将向陛下请辞主持科举之事。”

“吴大人何苦如此?”凌蔚忙道。

吴考官摇摇头:“下官决议如此。”

凌蔚还想在劝,吴考官却坚决告辞。

“时辰已晚,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赵昭道,“科举时间临近,所忙之事还多。”

众人纷纷告辞,在告辞之前,纷纷朝着凌蔚再次道歉,弄得凌蔚尴尬不已。

明明是自己被为难,怎么跟自己为难别人似的。

“干得好,没给老夫丢脸。”赵昭上马车前,勉为其难的夸奖了凌蔚。

凌蔚摸摸鼻子。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这件事并未就此结束。

吴考官不是说着玩的,他真的很坚决的去向皇帝陛下辞去了此次考官之职,并名言自己听信谣言,以为凌蔚名不副实,多有为难。如今凌蔚已证明其才华足以担任考官一职,并且心胸开阔,并不因为他的为难而责怪他。这让他羞愧不已,无法接受考官一职。

皇帝陛下也劝说了一下,意思意思,见吴考官意已决,便道:“吴爱卿被蒙蔽,事不怪你。爱卿能坦然承认不足,正说明爱卿心胸同样广阔,品德高尚啊。”

于是皇帝陛下赐下赏赐后,同意了吴考官的请辞,并把吴考官的学生加入了此次考官行列。

当然,那位次肯定没有吴考官高,但好歹也是给了吴考官面子,表示皇帝陛下还是很信任他的。

吴考官回家后长吁短叹,令人断了和谢霖安的书信。

谢霖安虽说不是他弟子,但却是他同门师兄的弟子,也算是他师侄。

吴考官和凌蔚并无交际,但听谢霖安言语后,对凌蔚多有偏见,认为凌蔚虽有才华,但太过浮躁,只是弄些花架子而已。

如今凌蔚这一场“抽背”,足以显出其苦功,也颠覆了他对凌蔚的印象。

既然他颠覆了对凌蔚的印象,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亲手养大的白眼狼都在觊觎我的遗产 世家(作者:尤四姐) 迎风咳血还能篡位成功吗 賣肉 合久必分 五行四元 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