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91章 安史之乱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了所有的行政、财政、人口、土地等。安禄山有领三节度使,可知其兵马之盛。

而河北就在安禄山的管辖之地,而且朝廷在河北向来不得民心,因为朝廷一直都是薅着河北地区的羊毛,来养着关陇的贵族们。

而且安禄山手下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都是科举落榜,有能力但不得朝廷用的人才。

而安禄山那是十四年不挪窝的人,他与此地贵族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安禄山的造反是有河北地方的这些贵族们推动的,他们给钱、给粮。

所以,安史之乱,安禄山的手下会有那么多的汉人将领。】

天幕在说着的时候也有将地方给圈出来,所以完全不耽误他们理解。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简单略过的突厥在河北作乱,此地反复丢失,即使有做些安抚,可早已失去了民心。也在想着该如何解决。

而李隆基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也在思考着对河北地区的做法。

【而且,还有一点便是,大唐虽然兵马强壮。但是大部分是在节度使手中。到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边军便在不断增加,达到了四十九万人。这一数量可占了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所以安史之乱的时候,朝廷才有多少兵马。

而且边将手中的兵马那可都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的,而朝廷中央的兵马可没有这个待遇,能力方面也就比不上节度使手中的兵马了。

而且东北和西北边境由于外敌扰边,所以节度使手中的兵马是最多的。而安禄山掌管范阳、平卢、河东,人数起码在十五万人以上。安禄山是有这个实力反唐的。

弹幕“十五万人,李隆基到底是怎么给出去的。”“李隆基对他这个干儿子可真是好啊。”“其实这也有安禄山自己的战功,在边疆地方打仗,赢了皇帝不得给点奖励。给着给着就给了这么多了。”

“那真的不如在朝中做个宰相,起码兵权还可以收回来。”“即使不能完全收回,也不至于这样啊。”“隆基,你糊涂啊。”】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也想着若是最后一次让安禄山当宰相了又会怎么样?

【开始咱就说了,大唐胡人当官的多。安禄山手下不少的汉人将领,安禄山本人也是胡人,可这并不代表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初有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般忠诚为大唐效力的蕃将,如今也有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忠义之士,他们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啊,不对,死那都是李隆基的锅。

弹幕“李隆基可以以死谢罪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所以,李隆基做什么了?”可千万别说他想的那样。

【因为安禄山在范阳叛变,于是李隆基命令京兆牧、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命高仙芝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进京勤王的兵马,并召募了关辅新兵五万人。继封常清后,出潼关讨伐安禄山。

不过在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6年)十二月十一日,封常清兵败于汜水。十二月十三日,安禄山又攻陷东都洛阳,封常清只能率残部退守陕郡。

而此时的他也非常能认清形势,于是对高仙芝说道:“累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

于是他们打开太原仓库,分给将士们钱财之后,其他的都烧了,然后退守潼关。

而他们的这个选择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们在此地开始修守理攻守用具,士气也振作起来了。而那些叛军也因为久久不能攻破潼关,最终只能退兵。

这里是不是一切都很好,至少潼关是守住了,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李隆基永远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红色帝国1924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娇蛮甜心 回到大汉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