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6章 精打细算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从安家记事起,父母过日子一直精打细算。

上小学时,老师临时收书本费,安家是个乖孩子,立马跑回家取。那一天虽然是工作日,母亲上夜班,恰巧在家。安家脖子上挂着钥匙,可以自己开门的。母亲睡觉轻一些,听到动静打开了门,脸上縕怒不耐烦的表情。一看是气喘吁吁的安家,知道原委后,到抽屉里翻了翻,沉思一下,塞给她两三元钱(1979年的两三元,相当于现在二三百),继续补觉去了。母亲那时除了养两个孩子,有时还需要接济娘家,工资也要省着花。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加上母亲神情严肃,不怒自威。从那时起,安家记忆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除非万不得已,等她长大,一定对自己的孩子温和平静。强势的母亲有可能培养出温顺的女儿,温顺的母亲则会在平和中,培养出有主见的女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安家从小怕母亲。父亲在部队,母亲一个人带俩孩子,有时上黑白班,上夜班时,有时凌晨三点才到家。安家曾经陪母亲在车间上夜班,机器轰鸣中,小安家竟然在工人休息的窄长凳上睡着了。那家伙,夏天小心会掉下来,这睡功也是没谁了,可见困得不行不行的了。安家长大以后,慢慢开始理解母亲的不容易。就像安家女儿,也是慢慢理解母亲为何总加班,为何总不陪她玩。

安家理解母亲不容易,有一年,学校组织去沂蒙市春游,母亲给了她五元钱。到了沂蒙春游地一个胡同商场,同学们纷纷买喜欢的东西。安家看来看去,没有必需买的,愣是把揣的热乎乎的五元钱,带回家还给了母亲。也不知节约的习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同样家庭的孩子,有的孩子舍不得花,有的孩子是有一个花两个。

安家父母尽量不亏着安家,宁愿省吃俭用,也让她在外上学不受委屈。有一年,父亲坐公交车来学校看她,父亲说,家里省了几个月的钱,不舍得吃穿,买了一台洗衣机。母亲那一段身体不太好了,因为姥爷去世,母亲难受。父亲虽然没说让安家省着花钱,安家知道,家里并不宽裕。除了日常开销,还要顾着安家,还要顾着农村姥姥家。有好吃的,总想着安家,自然安沪有点受冷落,对姐姐如此受父母重视感觉不太理解。

安沪长大后,心大,不考虑家里有没有钱,只要他有,就不能让自己和身边人受委屈,属于济公活佛的心态。总之,那是父母考虑的事情,他用就可以了。不居安思危。

紧巴着过日子,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习以为常。父亲部队转业后,家里日子好过一些了,母亲心情也比过去好多了。父亲不在时,安家都不敢犯错误,只要有错,一定是被惩罚立规矩。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翻了一碗黄豆,母亲让她一颗一颗捡起来。安家一边哭,一边捡。哭还不敢大声哭。那时候,孩子多,工人家庭的大人教育孩子,只能用武力征服。哪有什么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好在安家学习好,父母那是军工单位,相对比起地方的单位待遇好一些。父母要求她,一定要好好学习。父母宁愿在家里省吃俭用,也给她省出学杂费。

高三时,安家有位女同学,老家是日常的,家里条件相对好。她父亲是司机,非常疼爱学习好的女儿,1990年春天,五十元一张的人民币发行不久,那位女同学就有了一张。大白天中午吃饭时,在宿舍同学面前显摆,手里亮着五十元,一甩一甩的,对着太阳光辩真假。宿舍同学们羡慕她,别说五十元,就是二三十元,那时候也是大钱啊。对于一般同学来说,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想都不敢想。

父母虽然精打细算过日子,但是,对于安家,父母是有求必应,安家懂事,很少跟父母张嘴。

记得九十年代初,安家考上的学校,需要两千元费用(那时的两千元,对于普通家庭不是小数目)。父母二话没说,就给安家交了。父母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三千块进股市,挣了三千亿 权臣揽细腰 乡村风流俊神医 重生后她被世子爷盯上了 贺先生的钟情宠溺 七零宠婚咸鱼甜妻太旺夫 缅北之巅